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8974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计50分。1下列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其中价值最高的是()A论语B论语心得C电影孔子D中国思想史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哪家学说和当今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春秋繁露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据此,对董仲舒的学说认识正确的是()A吸收了佛教思想B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C吸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三纲五常D吸收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4据邓洪波等

2、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儒学影响的扩展文化中心的南移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西部文化的发展。ABCD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 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6如图是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

3、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7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A地理大发现B文化发展进程加速C欧洲的社会转型D欧洲的工业革命8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老四去了山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BCD9南朝著名的

4、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10.中国古代为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了众多文学形式,其中不包括()A楚辞B宋词C话本D小说11.13世纪后半期,“汗八里”成为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汗八里”可能是指中国的()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长安12.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A.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B.唐朝有效加强对

5、西域的管理()C.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D.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13.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D.海外贸易和殖民捺夺14.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15.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

6、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16.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A.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B.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C.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D.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17.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7、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A.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B.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C.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D.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1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19.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的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

8、.实现了自强与求富的目的20.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2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们: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人民公社 C.实施“一五计划” D.发动“大跃进”22.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因为安徽最早:()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的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4.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发表文章写到:1988年人大通过了建立()省和()经济特区的决定,21年后()国际旅游岛规划起步,30年后()岛自由贸易区之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括号中应填:()A.深圳 B.浦东 C.海南 D.雄安2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

10、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二、材料解析题:26.(本题满分2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 18

11、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

12、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金普森等浙江通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8分)(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6分)27.(本题满分10分)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 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年共和 约法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19491978年

13、来: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1978年以后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