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8973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曲阜当地的风俗,孔氏的后裔要到其家族墓地孔林扫墓,拜祭祖先。每年还有不少海内外游客,专程在清明节时到孔林拜祭孔子。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袭制2.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时间史实周襄王元年

2、齐桓公葵丘会盟周简王十一年晋楚战于鄢陵周敬王十四年吴与唐、蔡联军攻下楚都郢周元王四年越灭吴,夫差自杀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宗法破坏,王室内讧 D.礼崩乐坏,等级不存3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虽然存在争议,但大多都肯定他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4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

3、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

4、;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7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指出:“在雅典,女人、外国人和奴隶都不允许参政。因此,事实上的公民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特定的一小部分人。”据此可知()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的传统包含了平等的成分C全体居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公民权利的体现D雅典民主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的民主8.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由习惯法发展为

5、成文法 B.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9布罗代尔文明史中说:“它在18世纪创立的民主政体在形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是全新的它发现,在它对历史兴趣的排斥中,在不合群的个人主义或孤立主义之中,在抛弃所有使个人或国家丧失自由的限制之中,存在着一个文化和政治传统的统一。”材料中的“它”是指()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保

6、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11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12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是“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13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秦汉郡县制 “十

7、二铜表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 年宪法 A B C D14 道光 20 年(1840 年 9 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15.“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超出其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16近代史上某

8、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7 孙中山割辫于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18. 近

9、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9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事件是()A太平天国B公车上书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0“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

10、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2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党内( )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

11、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22.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文中有报道称:“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雩(于)都、瑞金老巢西窜(二十二日专电)。”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A.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B.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C.北伐胜利进军,军阀实力受损 D.太原会战失利,正面战场受挫23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截然不同。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日战争”更强

12、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 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24.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余万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军受到沉重打击C.体现中日双方战略意图 D.抗战进入相持

13、阶段2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6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27下面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内容: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