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8968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20课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1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外来入侵 B 国家的分裂C 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 农奴制盛行2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 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C 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从以下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9

2、911600795418791874200051937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A B C D 4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A 1861年改革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斯大林模式51861年,俄国革命民族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A 农奴成为“自由人” B 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C 农奴被迫赎买份地 D 农奴没有成为国家的主人6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

3、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 )A 摆脱了民族危机 B 缓和了阶级矛盾C 解放了农奴 D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7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 B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彻底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8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

4、的主要原因是( )A 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 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C 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 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9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A 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 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任城王传(1)上述材料反

5、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内容?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俄国在落后西欧近1个世纪以后,终于艰难地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2)哪一事件使俄国“艰难地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2017年10月,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启迪激励世人,面向未来,再行开拓。(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习近平主席指出: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6、(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由此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奴制盛行,所以答案选D。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俄国1861年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暴动连连,为了维持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了

7、农奴,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项说法不正确;ABC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3【答案】A【解析】分析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以看出,俄国的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故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考试与19世纪70年代,俄国1879年的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说明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故符合题意;俄国在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79年的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故符合题意;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在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中不能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从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

8、统计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排除BCD,故选A。4【答案】A【解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是同情农奴的农奴主,说明那时农奴制还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解放。由此可见,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1861年改革,故A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被迫赎买份地,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故对

9、农奴来说,“解放是一种欺骗”。AB不是“解放是一种欺骗”的理由,D和题意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使俄国从农奴制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因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在法律上规定农奴是自由人,任何人不得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农奴获得了解放和自由,C项符合题意;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A项不符合题意;俄国走上了资本

10、主义道路是俄国1861年改革对俄国的影响,与题干内容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彻底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这种说法不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沙皇的统治,D项说法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并没有损害贵族利益,所以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AB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C。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C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选B。10【答案】(1)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俄国农奴制改革

11、;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略【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材料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洛阳;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避免革命,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次改革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12、的发展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第二问,依据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须高价赎买,这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所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3)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0年,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我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制定改革措施时,表现结合我国的国情等。点睛: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北魏孝文帝、1861年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过程和影响。通过这三次改革,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