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08966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1、人力资源的定义: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也称人类资源、劳动(力)资源。2、人力资源的内容: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劳动者;老年劳动者;家务劳动者;就学人口;求业人口;军队服役人口;其他人口 。3、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的基本特点(生物性;社会性);人力资源的资源特点(智能性;个体差异性;时效性;再生性;资本性;消耗性);人力资源的主体特点:动力性(推动物质资源);自我选择性(意识对自身行动做出选择);非经济性(经济利益外非经济利益的考虑);流动性 4、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进 传统劳动管理时期:18C19C:特征:关注分工、效率,人作机器附属;19C:劳动

2、或产业关系管理泰罗制科学管理时期:19C末20C初:讲求工作规范但缺乏人性色彩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管理时期:20C2、30N:与泰罗制管理学说相反的“人际关系”管理学说新人际关系与泛人力资源管理时期:20C70N:具有管理科学丛林的时代特征;形成现代系统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时期 :20C90N:正把人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核心的地位5、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特征立意的战略性:(人力、市场、财务、生产)成为企业四大运营职能 内容的广泛性:时代发展,范围扩大、内容泛化对象的目的性:强调员工业绩同时,把满足员工需求,保证员工发展作为组织重要目标 主体的多方性:管理主体有多方人员组成(直线经

3、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高层领导者;一般员工)手段的人道性:方法和手段有诸多人道主义色彩 结果的效益性:6、人力资源的数量界定;指的是构成劳动力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 7、人力资源质量A人力资源质量:即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这是区别不同的人力资源个体和总体的最关键方面,体现在劳动要素个体及群体身上的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力资源或劳动要素的体质、文化、专业技术、道德情操水平及心理素质高低等等,它可以通过经济社会统计指标来表示。B人力资源质量及其意义;人力资源数量能够反映出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规

4、模,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反映可以推动哪种类型,哪种复杂程度和多大数量的物质资源。它比数量更重要。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越高,另外,从人力资源内部替代性角度也可以看出质量的重要性。C人力资源质量的内容(人力资源能力质量;人力资源精神质量);D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培训因素;人力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例;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 E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满足数量要求,质可以完成一定难度工作,质比量更重要。高质创造多于低质;高质替代性强;低质不具替代性9、人力投资项目分析 A人口生产投资:各项生活开支总和教育、生活、保健开支的部分;

5、人口生产投资的效益:人口生产经济效益=人口预期生产量/人口生产费用;B教育投资:教育对象是人,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劳动者,通过教育费用的支出,使人的劳动能力形成和提高,创造社会财富从而获益,所以其费用就是一种投资,教育投资效益公式:教育投资效益=教育投资带来的产出量/教育投资;C人力保健投资:卫生保健投资;职业保护投资;人力保健投资的效益);D人力流动投资:人力迁移。人力流动投资的收益) 10、人力资源供给 :是指就经济运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求职业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它又分为宏观和微观供给。A人力资源微观供给;从个人角度看,

6、是以自己勤劳的付出或闲暇的牺牲以工资形式为代价的补偿。B人力资源宏观供给;从宏观角度全面研究人力资源供给更为重要,宏观人力资源供给的基本数量和微观人力资源供给的特征完全对应,即人力资源与工资对应:工资水平与人力资源供给成正比。C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工资水平;劳动参与率;劳动时间;人力资源流动) 11、人力资源需求 :一定范围的用人主体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种派生需求,由人消费所引起、派生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根源:社会消费。消费是用人单位使用人力资源的根本原因。微观人力资源需求(工资水平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动);宏观人力资源需求12、人力资源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类型; 供不应求类

7、型;供求均衡类型13、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协调,是人力物力经常保持合理比例,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干预和诱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劳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区别(图) 14、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 A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五大职能:获取;保持;发展;评价;调整);B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体系(即上述五个方面构成的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可以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开始,但是无论从哪个环节开始,都必须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保证各环节的连贯性;另外,还有制约它的

8、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的竞争、合作逐步加强的情况下,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也包含国际化的内容,这体现在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上);C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体系(图) 15、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活动 规划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岗位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招收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吸纳;工作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评价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认定;薪酬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报偿;培训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职业生涯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职业设计;激励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褒奖;文化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塑造16、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理A同素异构的原理(同样数量的人力处于不同的组织模式,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协

9、作关系);B能岗匹配原理:人得其职、职得其人 C协调优化原理:内部调整,以达最优D激励强化原理: E公平竞争原理 F动态适应原理(组织和个人的相互适应、双向选择);17、组织模式 A直线制组织: B直线职能制组织:C事业部组织: D矩阵制组织:E集团公司组织:18、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A狭义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并使之平衡的过程);B广义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的人力资源目标规划;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革与调整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计划;劳动生产率发展计划;人事调配晋升计划;员工绩效考评与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薪酬福利保险与激励计划;定编定岗定员与劳

10、动定额计划等) 19、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目标 A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目标的基本关系:(组织的长、中、短期目标分别对应人力资源的长、中、短期规划);B人力资源规划追求的组织目标:取得并保持人力资源;预测和分析人力资源潜在和潜在过剩以及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组织目标前提下满足员工个人利益和需求;促进本组织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增强组织适应能力;减少组织对外部人力资源的依赖性。2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 统计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法);推断法(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德尔菲法) 21、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法 A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法:B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法:2

11、2、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也称职务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具体工作或具体职务的管理活动,和确定完成组织各项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担负责任的系统方法。23、工作分析的内容 :What Who When Where for Whom How24、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法 现场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典型事例法 工作日志法25、工作扩大化;是指在横向水平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是工作内容多样化。26、工作丰富化;是指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工作内容多样化。27、人力资源招募一、内部获取(查阅人事档案资料;发布内部招募公告);内部获取的优点:获取人员的准确性高;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节约培训费用;

12、节约组织的工作成本内部获取的缺点:因循守旧;员工竞争产生内耗 二、外部征聘(就业市场;招聘广告;校园招聘;社会选拔;猎头公司;他人推荐;自荐);外部征聘的优缺点28、面试的类型 定型式面试(根据空缺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问);结构性面试(其问题还有与岗位工作有关的问题,标准化、系统性更强);非定型式面试;系列式面试(循序式面试;不同的考官分别面试;采用非引导式面试;最后,所有考官讨论和比较评价结果);陪审团式面试(小组面试);压力性面试 29、绩效考核基本内容(绩效考核三大项目:个人特征、工作行为、工作结果);建立考核项目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评价尺度的类型;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各项目的分值分配;规定各项目的打分标准 30、绩效考核方法简单排序法 强制分配法 要素评定法 工作记录法(即生产记录法或劳动定额法) 关键事件与行为锚定法 360度考核法31、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基本分析(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平衡计分卡考核的四个视角;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方法(建立公司愿景与战略;建立组织的四类具体目标;为四类目标确定业绩衡量指标;加强公司内部沟通与教育;实施绩效指标的测量与管理);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平衡计分卡的缺点)32、控制考核误差 考核标准方面的问题(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内容不完整);主考人员方面的问题(晕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