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08786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人教四年制版(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 杨修之死杨修之死 人教四年制版人教四年制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杨修之死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练习复述 2 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三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四 知识分析 一 作者简介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戏曲家 生卒年不详 据考订 一般认为 名本 字贯中 杭州人 祖籍太原 明初贾仲明在 录鬼簿续编 中称其与己 为忘年 交 至正甲辰复会 别来又六十余年 竟不知其所终 鲁迅定罗贯中生活 年代为约 1330 至 1400

2、中国小说史略 第十四篇 郑振铎定为约 1328 至 1398 中国文学论集 上册 三国志演义的演化 即大致从元文宗到明太 祖这一时期 二 人物介绍 1 马超 字孟起 西凉太守马腾之子 其父为曹操杀害 他为报父仇曾进兵长 安 大破曹军 后来投靠汉中的张鲁 最终归降刘备 为蜀汉五虎将之一 2 夏侯 字元让 是曹操的同族兄弟 勇猛刚烈 深得曹操器重 但恃勇少谋 曹丕继王位后 被封为大将军 3 曹植 字子建 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 因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喜爱 后终因行为放任而被疏远 曹丕继位后 受到很大打击 一再变迁封地 最后受 封在陈郡 后人称之为 陈王 或 陈思王 4 曹丕 字子桓 是曹操之妻卞氏

3、所生的长子 博学多闻 善于骑射 后 嗣位为丞相 魏王 不久即代汉称帝 史称魏文帝 5 魏延 字文长 原是刘表手下的大将 后投刘备 屡建战功 被封为汉中太 守 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 死后遗计除掉了他 6 庞德 字令明 原是马超的心腹校尉 后归附曹操 他英勇善战 在樊城大 战中射伤关羽 后因关羽使用水攻 被俘不屈而死 三 课文分析 三国演义 虽然以描写大的战争场面见长 却也有刻画入微之处 这篇课 文节选的部分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 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 诸葛亮已智取汉中 曹操屡屡受挫 又不 甘心失败 只好退兵斜谷口 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 难以

4、进取 杨 修之死 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课文节选了 12 段文字 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写曹操焦虑战 事 并以惑乱军心为名 处死杨修 中间六段为第二部分 补叙杨修之死的原因 最后三段为第三部分 写曹操强行进兵 兵败而回 开头一段 就从曹操方面叙事 写战局的僵持不下 进兵 不能 回兵 不情愿 两个 欲 字 把曹操进退维谷的尴尬情形表露无遗 当属下请示 夜 间口号 时 曹操随口说出 鸡肋 鸡肋 口令本来只是为了识别敌我 统一行 动的暗号 它本身可以毫无意义 但曹操看到碗中的鸡肋 不假思索地把它当作 口令 绝非偶然 这是他犹豫不决心境的外化 是他烦躁不安情绪的自然流露 他这种心

5、思 是一般粗心大意的武夫所不能察觉的 众人都口称 鸡肋 依令 行事 叙事至此 好像平常无奇 但已伏下了杀人的先端 第二段 转写行军主簿杨修 他先是行为乖张 让军士 收拾行装 然后 再说明理由 破译解读曹操传下来的口令 他根据鸡肋 食之无肉 弃之有味 的特点 得出了 魏王必班师 的结论 夏侯开始也是 大惊 后来见他说的 有理 也就不以为然 还夸奖说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这样 动乱 就由 局部扩展到全军 杨修已在劫难逃 第三段 又回过头来写曹操 夏侯 大惊 不过请杨修入军帐中问个明白 就了事了 但曹操 大惊 却非同小可 他先召夏侯 后唤杨修 最后 大怒 喝令刀斧手杀人 这一结果 令人惊骇 虽说杨修有

6、惑乱军心之嫌 但罪不致 死 就连夏侯也不认为他是犯了军纪 但为什么曹操会小题大做呢 就算他心绪 烦乱 喜怒无常 毕竟人命关天 怎么会轻易杀人呢 这也是作者在下文所要说 明的问题 第四段开头 用 原来 的补叙语气 暂时按下现在进行的事态 以下六段 各叙一事 总之是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随着杨修恃才傲物愈 演愈烈 曹操对他的忌恨也与日俱增 最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杨修识破曹操 在门上写的 活 字 还算机敏可爱 所以曹操 心甚忌之 也还称赞了他 杨修与人分吃贡酥 则完全是曲解曹操的题字 纯属恶作剧 曹操 心恶之 而尚能表现出 喜笑 之态 已很宽容 至于杨修戳穿曹操梦中杀人的实质 乃 是揭

7、露其丑恶灵魂 所以曹操的反应也随之升级 变成 愈恶之 后来 当杨 修支持曹植 干预曹氏家政 曹操更加怒不可遏 终于大骂 匹夫安敢欺我耶 从这些补叙的事例中可见 曹操想杀杨修的念头是逐渐形成 由来已久的 两 人的矛盾 由智力游戏的对抗 到人格政事的冲突 逐步激化 致使曹操借军法 处斩了杨修 杨修之死 也可以说是他逞才傲世 不顾礼法 无视尊卑贵贱的结 果 因而有着更多 性格悲剧 的因素 最后三段是这个故事的尾声 曹操杀了杨修 想文过饰非 就故意迁怒于夏 侯 又不顾军情 大举进攻 终于兵败负伤 狼狈逃窜 这是他对杨修洞悉其意 图的恼羞成怒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也是他为杀杨修付出的沉重代价 从此 曹操

8、再也没有能力领兵打仗 无法与刘备争雄 不久即在洛阳病逝 五 文章艺术魅力 1 精密的叙事结构 叙事 就是讲故事 在西方 小说被称为 叙事文学 的代表 三国演义 在叙事人称上属于史家风格的第三人称 即采取 全知全能 的形式 作者作为 潜在的 角色 具有全方位的视角 可以纵横古今 洞察万物 无所不知 但这 种叙事方式也有其复杂多变的叙事方法 在 杨修之死 这个小故事中 作者就 采用了顺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写法 用历史来诠释现实 更深刻地挖掘了矛盾冲突 的原因 这样 集中了典型事例 加强了情节的内在逻辑性 更有利于展现人物 性格 这篇小说叙事结构的精密之处在于两种叙事方法的自然衔接 巧妙过渡 作者先是用

9、顺序的写法展开 杨修之死 的前奏 看似不经意地客观叙事 实则 构思绵密 不动声色 最后突然起笔 活生生的一个杨主簿便身首异处 造成这 样出人意料的效果 然后再用补叙的内容来消除人们的 惊奇 之后又自然而 然地 说回来 可谓天衣无缝 另外 顺序中情节的逐步铺垫和补叙中矛盾的 渐次激化 都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 编织技艺 2 人物的个性特征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两个人物 曹操和杨修 曹操大名鼎鼎 是全书的主要角 色 他有雄才大略 善于权术 又自私自利 诡诈残暴 他随口传令 是其率性 的一面 深更半夜 执斧巡视 表现了他不安的心理 借故杀人与梦中杀人 暴 露出残酷与多疑的本性 对杨修的忍耐 杀侍卫后 痛哭

10、佯怒夏侯 又 表现出狡猾虚伪的性格特征 这些叠加在一起 构成了 千古第一奸雄 的形象 杨修虽然是 三国演义 中的次要人物 但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自恃才敏 疏放不羁 蔑视权贵 张扬个性 颇有些魏晋人物的风度 他破解曹操心意 戏 弄曹操于众人之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的把戏 干预曹家的事务 扰乱曹操的视 听 乃至擅行军令 都表现了他 恃才放旷 的性格 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无从得知杨修对于自己的死 是有意无意的 追求 还是后悔莫及 以他 的聪明 当能料到自己的结局终究会如此吧 3 简练的书面语言 三国演义 的语言风格是文白夹杂的 前人总结为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虽然有欠流

11、畅 但不乏传神之笔 如叙事语言 作者仅 用 手提钢斧 绕寨私行 八个字 就生动地描摹出曹操的霸气 如人物语言 杨修仅用 食之无肉 弃之有味 八个字 就妙解 鸡肋 全篇多用短句 既 典雅凝练 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赘述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片断 回答问题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 常吩咐左右 吾梦中好杀人 凡吾睡着 汝等切勿 靠前 一日昼寝帐中 落被于地 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跃起拔剑斩之 复上床睡 半晌而起 佯惊问 何人杀吾近侍 众以实对 操痛哭 命厚葬之 人皆以 操果梦中杀人 惟修知其意 临葬时指而叹曰 丞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 1 文中有两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摘出描写人物的语句 并分别说明它们的表

12、 现作用 第一处是 表现了 第二处是 表现了 2 文中画线语句 对曹操的描写 先后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惟修知其意 中的 意 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 多疑 佯惊问 奸诈 2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3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 40 分钟 一 指出下组中加点字的含义 1 以 今夜号令便知以 惑之以再入 鸡肋之意对以修 C B A 二 为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释义 1 适庖官进鸡汤 2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3 佯惊问 4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 5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6 魏延作贩而走 7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8 延弃弓绰刀 三 作家作品填空 1 杨修之死

13、选自 作者 名 号 的小说 家 本书与 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四 阅读 杨修之死 完成练习 1 选出对文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操虽喜笑 而心恶之 A 曹操又 笑 又 恶 行为矛盾反常 B 曹操先 笑 后 恶 变化无常 C 曹操 笑 是假 恶 是真 心口不一 D 曹操 喜笑 是 心恶之 的外在表现 2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惟修知其意 临葬时指而叹曰 丞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 A 惟 字突出杨修知曹操的心意 B 写出杨修恃才放旷 说话不慎易招祸 C 指而叹 这里是第三次写曹杨矛盾的公开化 D 称呼 丞相 二字 表明杨修对曹操还是敬重的 试题答案 一 1 A 用B 来C 从 二 略 三 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四 1 C2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