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08412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V外观通用检验规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档案名称:TV产品外观通用检验规范页次第 18/ 18 页版別A1TV产品外观通用检验标准文件编号Q-GCIS-ME版本号A生效日期文件发放方式:网络共享 纸档文件版本修订记录序号版本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备注1A新版规格发行2016-02-23编 制审核批准1、目的制定TV系列机种机构件通用外观检验规范,确保检验规格一致性,提升用户满意度,控制料品质成本。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TV系列产品的机构件,当产品有特定检验标准时,请依据特定检验标准检验; 当本标准与各制程IS/SIP等其它具体外观判定文件(受控文件)有冲突时,以后者规定为优先;当本规范与RD、业务等部门有签样或临时放松之规格有冲突时,以

2、后者优先;本文件末规定之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请参考相关外观限度签样.3、 不良现象名词定义与解释3.1 通用不良名词定义与解释项次名词名词解释1缺陷不完美或瑕疵.2纹理不均材料表面局部纹路不均匀,不整齐3利边 在产品外露边面处有锋利尖角或锐边导致在正常使用或维护接触时,产生人体伤害之缺陷.4脏污各环节中操作不整洁,附着在产品表面的脏点或油污(通常可擦除).5手指印于材料来料或制程贮运过程中,因人手直接接触工件表面所残留之印记.6变形在加工、运输及装配等过程中, 产品受本身内应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使形状改变.7针孔产品表面或贯穿到产品内部或基体金属之微小孔道.8异物镶嵌金属物或非金属物在加工、运输及装

3、配等过程中,被压入工件表面.9裂痕/缝 延伸至产品表面之下或穿透产品之缝隙.10凹陷/压伤/碰伤在加工、运输及装配等过程中, 产品受异物挤压或碰撞产生的表面下陷或变形.11刮痕在加工运输装配等过程中,产品受异物划过等引起的线状痕迹.12模痕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产品表面均匀的类似刮痕或挤料的痕迹.13色差工件与工件之间或工件与标准色板之间表面颜色不一致.14阴阳色同一工件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15手感指甲感和指腹感的统称.16指甲感用指甲(或尖,硬,细木棒仅适用于用手指难以实现时)垂直于产品表面滑动,有停顿或阻滞感觉,主要用于检测宽度较小的缺陷(如刮伤划伤等).17指腹感用指腹垂直于产品

4、表面滑动,有停顿或阻滞感,主要用于检测宽度或面积较大的缺陷(如压坑或凹陷等) .18油污在制程清洁不良, 附着在产品表面的油污.3.2塑料成型不良定义19异色表面色泽的改变,常由咬花深度和突起的突然改变造成,常在浇口,熔接线和壁厚突然改变的部位20黑点(线) 塑料在成型过程中,因排气不良,树脂被烧焦而形成的黑色物质.21杂质 夹杂在塑料中的外来变色异物.22毛边从产品表面溢出的胶料,通常位于入子的周围. 23气孔由于过度收缩或有空气无法逸出而形成的真空.24气泡由被缚气体形成的球形空间.25烧焦痕由塑料热降解造成的颜色改变,一般呈棕黑色斑点或条纹.26脱模拉伤产品在顶出过程中因摩察而产生的损伤

5、,常由拔模斜度不适当或成型压力过大造成27分模线毛边从模具分模线表面溢出的胶料.28不饱模因模腔末完成充满造成的某些特征不完整缺失.29缩水因塑件冷却不均匀造成的局部表面凹陷,不连续或皱折.30咬花纹由模具咬花形成的产品表面纹理.31结合线塑料成型时形成的线,通常表现为横过产品面的明显的线.32顶白模具开模或顶出产品时因拉力而引起的塑件变形.33流痕因料流不一致造成的条纹或颜色改变.3.3金属零件素材/冲压不良定义34条纹材料表面顺轧制方向的直线状纹路性缺陷.35轧(模)痕在轧制过程中或成形时不均衡轧制,引起的垂直轧制方向的痕迹. 36摩擦痕板材之间或板与轧辊之间,产生的摩擦痕迹,一般呈分散状

6、或扫帚状,阳极/电镀后产生异色;37毛边冲裁时因材料撕裂而在冲切边缘所产生之尖锐凸起.38压毛边不良压毛边过大时造成毛边处材料流向侧边,形成新的毛边.39氧化物金属件因底材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之变色化合物.40废料压痕金属废料夹在模具表面与产品间造成的产品表面凹坑.41断面接刀痕冲裁切边时, 因分制程多次冲裁切造成接口处不齐整.42冲压塌角指冲压落料时因材料受力而产生之材料塌陷现象.43折(模)痕产品折弯时,因材料流动不均或模具摩擦,于边部或折弯处产生的压折磨损痕迹.44铆合印痕铆合时在外观面形成的印痕.45桔皮(拉料凹陷)折弯时或成形时因材料受应力不均,造成内、外表面的晶粒变化不一致,在产

7、品成形部位表面产生桔子皮状的缺陷,严重时产生下陷裂纹.3.4表面电镀处理不良定义46麻点在电镀过程中镀层表面形成的小坑.47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于基体之现象.48起泡在电镀过程中镀层与基体失去结合力形成凸起状镀层.49剥落因不均匀之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50黄斑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或后处理水洗时不干净有残留物所致.51斑点镀层表面色斑,暗斑等缺陷.系因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所致.52烧焦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多出现在产品边角部位.53电弧痕由于镀件相互碰或镀件碰到镀槽电极等留下的痕迹.54彩虹(五彩)色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或使用添加剂作表面处理后在

8、产品表面呈现的彩虹状变色.55条纹电镀过程中产生的类似材料纹理的条状缺陷严重时有手感.56雾状在光亮镀层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雾状覆盖物.57粗糙面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产生的工件表面粗糙缺陷严重时有手感.58树枝状结晶在镀件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枝状或不规则凸起的沉淀物.59海棉状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60水渍水洗不干净和/或干燥镀层表面时悬挂方法不当工件表面有污染状附着物而致产品表面变色.3.5表面烤漆处理不良定义61起泡漆膜干结后,局部与被涂物面失掉附着力,成直径不同的球状小泡向上膨胀隆起,内部包藏液体或气体,或隆起局部发生破裂的状态62细裂/开裂在漆膜表

9、面呈现轻微的裂痕称为细裂;如从裂痕处可开裂见到下层表面称为开裂. 63剥落与脱皮由于涂层和物体表面失去附着力,在涂层表面形成小片或鳞片状脱离的现象称为剥落;若整个涂膜脱落称为脱皮.64针孔在漆膜表面出现一种凹陷的透底的针尖大小般的细微孔.65桔皮涂料喷涂施工后,因流平性差,干燥后漆膜表面形成起伏不平的凹陷现象.66流挂涂料施工于垂直物体表面上,未干前涂层有下流现象,造成干后漆膜厚薄不均,并有流痕.67变脆漆膜经过一定时间后丧失柔韧性,在弯曲或冲击等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开裂或成为碎片.68咬底喷涂面漆后,面漆把底层漆膜熔融而带起的现象.69失光漆膜干后,表面无光泽或光泽不足的现象.70发白硝基漆或其

10、它挥发干燥型涂料,施工或干燥后,漆膜光泽减退,如果是清漆则表面发白,透明度降低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潮湿环境中施工.3.6表面印刷(丝印/移印)处理不良定义71线细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宽度变小.72肥边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印刷过于充满而宽度变大.73轮廓不清晰由于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印刷颜色偏淡/深或未印刷到等导致整个印刷图案/文字轮廓不完整不清晰.74欠缺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75重影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印刷迭重.76渗透(拖墨)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出现凸出或边缘呈锯齿状.77油墨飞溅在印刷时油墨飞溅到丝印表面而形成的斑点78异物空气中的灰尘, 印刷机污物等

11、夹杂物4、 外观等级面定义划分检视方法4.1 表面等级面定义: (按重要顺序排列, A级面为最重要) A级面: 指使用者最经常直接看到的面,如显示框外壳的正面; B级面: 指用户可能经常看到的面,如显示框外壳的顶面左右侧面后面及支架表面; C级面: 指使用者通常看不到的面, 如显示框外壳的下表面; D级面: 用户必须翻转或拆开产品后才可见到的面,如支架的下表面和所有内部表面.; Lens:若在蓝图上没有特殊要求,则所有lens都是A级面; Logo:无论其位于成品的哪一级面,均以A级面管控。 单独出货的部件,外观等级面升一级,如支架,则升级为A/B级别。T/L/R面 & base上表面和侧面

12、B级面4.2外观面等级划分图标显示框后盖表面&base上表面和侧面: B级面显示框下表面&base的下表面: C级面前框正面A级面 所有未定义面为D级面.4.3 外观目视检视条件和方法4.3.1检视灯光: 800LUX150之冷白荧光照明.4.3.2 检视角度检视距离检视方法及检视时间,如下图所示零件表面零件表面1.零件被检验表面中心距离光源1.0M.2.检视面中心距离眼睛60cm.3.零件与水平面成45度角,零件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各旋转20度.4.检视时间:每个面不超过10s,且同一点不能停留超过6s. 5.检验员视力要求(含矫正)0.8以上。圖1: A級面檢視位置示意圖1.零件被检验表面中心

13、距离光源1.0M.2.检视面中心距离眼睛60cm.3.将零件与水平面成90度角,零件不旋转.4.检视时间: 每个面不超过7s,且同一点不能停留超过6s. 5.检验员视力要求(矫正后)0.8以上。圖2: BCD級面檢視位置示意圖4.4外观判定一般原则4.4.1对于规则缺陷,需参考相关级面规定并用TV-ME-001外观缺陷比对片比照判定允收或拒收对于不规则成品缺陷先用25%之灰度比对片覆盖(除非另有特殊规定),若看不到,则允收, 若看到,则用TV-ME-001外观缺陷比对片比照判定允收或拒收.4.4.2小于0.05mm2的任何缺陷均视为不见,但当此类小缺陷位明显群聚于A级面时拒收.对于A级面,任意50区域内只允收3个小于0.10 mm2的缺陷,对于B,C级面,任意50区域内只允收5个小于0.10 mm2的缺陷;4.4.3对于A,B,C级面,任意两个大于0.10 mm2的缺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对于D级面,任意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限制;对于相邻表面无论其外观等级面是否相同任意两个缺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4.4.4细长浅(不露底材)刮伤: 对于A级面,长度10mm,宽0.10mm,同一平面内不允许超过1个; 对于B级面,长度30mm,宽0.10mm,同一平面内不允许超过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