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8110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基础过关课 考点展示1 商鞅变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王安石变法 4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5 明治维新 6 戊戌变法 考点一商鞅变法1 时代背景 1 时代特征 2 各国变法 2 措施 2 军事 奖励军功 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4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推行秦律 5 社会习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 评价 思维导图商鞅变法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 背景 1 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 2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3 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 概况 3 作用 1 促进了经济复

2、苏与繁荣 2 加速了政权封建化 3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下进行的 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 如实行均田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等 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汉族 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考点三王安石变法1 背景 1 社会危机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 财政和行政权 导致冗官 冗兵 冗费现象 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 封建统治危机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财政入不敷出 2 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

3、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2 概况 3 评价 1 作用 思维导图王安石变法 考点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 背景 1 政治 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 阶级矛盾激化 2 经济 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3 思想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反对沙皇专制 主张废除农奴制 4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5 主观 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变革压力亲自推动和主持改革 2 内容 1 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 经济上 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 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 组织上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3 评价 名师点睛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并不是从其主观目的来

4、说的 而是以其发生的原因 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 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为依据的 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 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这说明俄国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考点五明治维新1 条件 1 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 政治 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3 外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 4 前提 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 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权 2 内容 3 影响 思维导图明治维新 考点六戊戌变法1 背景 1 社会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经济基础 19世纪末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

5、展 3 阶级基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4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19世纪90年代康 梁发展了维新思想 5 政治基础 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 2 过程 1 兴起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 2 发展 兴办学堂 成立团体 创办报刊 3 高潮 百日维新 3 内容 1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办报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 经济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 开垦荒地 修筑铁路 开采矿产 3 军事 裁汰绿营 改用西法训练军队 4 文教 废八股 倡西学 办学堂 派人赴日留学 4 结果 失败 1 标志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 戊戌政变 5

6、 影响 1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2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名师点睛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 器物 到 制度 层面发展的表现 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 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其失败的结果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行通 1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合乎秦国国情 2 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 3 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 改革态度坚决 而且取信于民 4 商鞅不顾个人安危 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2 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3 俄国1861年改革只能走自上而下道路

7、的原因 1 从下层群众看 1859 1861年间俄国曾出现革命形势 但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 资产阶级软弱且缺乏领导能力 再加上农民的觉悟低 斗争是分散的 自发的 同时沙皇政府还有足够的镇压力量 所以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企图归于失败 2 从统治阶级看 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使沙皇政府认识到农奴制度必须废除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形成 某些地主已看到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剥削更为有利可图 4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 明治维新前 日本幕府的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新兴社会经济 政治力量发展 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社会基础 2 武装倒幕后 改革派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 为改革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3 明治维新期间 日本政府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文明成果 对日本社会的落后因素进行改造 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4 19世纪中期 西方国家集中力量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 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 近代俄国 日本和中国三次改革的成败及启示 1 比较 2 启示 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 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注意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 联合一切进步力量等 要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 要重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要乐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