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7556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从汉代到元政治制度(测试)一、 选择题 1. 汉武帝推行“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有( ) 分国建邦 中朝制 刺史制 推恩令 A B C D 2. 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分散地方管理权力、防止割据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B C D 3. 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上述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 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4. 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为

2、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5.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 三省长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 B C D 6. 汉武帝发布诏令:“梁于、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请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该做法 ( ) 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 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 西汉察举制和秦朝郡县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较为完备的地方行政机构 B品德优良均

3、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C官吏的任免权都在皇帝手中 D都是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政制 8. 唐太宗时期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水陆交通发达 B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D海外各国向往中国 9.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10. 唐政府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外

4、商可以在中国长期居住 B外商可以与中国人通婚 C外商触犯中国法律可免于处罚 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 11.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12.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 A外朝和中朝 B待中和承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13. 右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14. 下列不属于康熙(1661-1772年在位)政绩的有 ( )A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固定丁数B进军台湾,设台湾府,册封班禅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

5、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D平定准葛尔部叛乱 15.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 D清初设立军机处 16. 东汉末年,规定刺史可拥有地方行政权和兵权。这一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引发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B缓和了宦官外戚之祸 C平衡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 17. 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A B C D

6、18. 以下有关选择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9.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的是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20.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

7、臣 21. 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22. “王沔(音min),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23.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

8、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4. 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据你猜测,这是说唐太宗 A科举取士 B虚心纳谏 C善于用人 D勤政爱民 25. 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 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札记

9、 材料二: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 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四: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刘辅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

10、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1、,西汉和北宋的官制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什么显著特点? 28、 阅读下列材料: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 普曰:“其故非它,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以上材料均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完成: (1)赵普认为唐朝以来政局动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匡胤据此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4、 C5、 C6、 D7、 C8、 B9、 C10、 C11、 A12、 C13、 C14、 D15、 A16、 A17、 A18、 D19、 B 20、 B21、 C22、 C23、 D 24、 A 25、B【材料解析题】26、(1)由秦朝将相多为贵族,变为将相多出身布衣。 (2)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是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3)中外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7、 (1)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2)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28、(1)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2)从权、钱、兵三个方面,采取收其精兵、削其实权和制其钱谷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