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7388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三单元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苏联的经济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及影响。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的弊端日益暴露。(2)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措施(1)重点放在方面: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权限;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2)局限:由于对斯大

2、林模式的弊端缺乏,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1)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结构,企业开始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外国合资企业结果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将改革的重点转向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重点突破阐释】比较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给予农民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大规模开荒增产,提倡种植玉米把“加速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改革陷入困

3、境后,把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地方;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局限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脱离了实际;具有盲目性;反复无常,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比较同都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都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成效都不显著异(1)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2)前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者未见成效继而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3)前者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修修补补;后

4、者虽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重点问题阐释】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1)影响: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造成了剧烈的震荡和巨大的冲击。结束了二战后四十多年两极对峙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结束了东西欧对峙,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东西欧开始走向一体化。推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2)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明显。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必须依据本国

5、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重点问题阐释】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轻巧记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