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07345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2、过程和方法: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时政,进一步理解科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体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教学过程】探究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仍坚持“左”的错误,党的指导思想也仍然没有改变。点拨

2、:“两个凡是”“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观点,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把领袖神化,维护个人崇拜,实质是坚持文革的“左”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实现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点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背景:“文革”结束后,中央的一些主要领导人以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借口,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把领袖神化,维护个人崇拜,继续推行“左”的政策B、目的:纠正“

3、文革”以来“左”的错误。C、内容: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意义:讨论的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其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2)转折的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A、时间: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B、内容: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

4、战略决策。决定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拨:如何理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究点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背景进入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

5、历史经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2)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近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点拨:社会

6、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十三大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大体可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

7、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倒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把发展生产与改善人们群众生活相结合的特点。探究点3 邓小平理论的深化(1)背景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道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些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饿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

8、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2)表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饿本质,再次强调立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力量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点拨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始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启动。党的十二大提

9、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联系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点拨2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抄书本,不照搬外国模式,走中国式道路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3)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同时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

11、建设。(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的闻名成果。(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依靠“一个国家,

12、两种制度”的原则,来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总之,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探究点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背景世纪之交,国内国际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世界多家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些变化给中国的 发展带来了难得的 战略机遇,同时也使中

13、国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科学的回答。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2)内容 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点拨: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14、。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

15、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命题方向1. 伟大的历史转折例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A.反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维护毛泽东的领袖形象C.拒绝平反冤假错案D.坚持“左”倾错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 当时并未提出来。B 是表面现象。C 是 B的结果,因为进行冤假错案的平反势必涉及毛泽东晚年的一些失误,以及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左”倾错误造成的。因此,D才是实质。答案D方法技巧主义对“实质”概念的理解。“实质”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指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命题方向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例2. 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A. B.C. D.解析阅读材料易知是正确的。至于无论观点本身有无错误,但由于材料只是讲市场与计划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应一概排除。答案A方法技巧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准确理解材料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