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066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歌鉴赏之形象篇之人物形象训练要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相关问题。1、别黄徐州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诗歌的前三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2诗歌鉴赏之形象篇之景物形象训练3、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

2、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 度破讷沙(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3诗歌鉴赏之形象篇之事物形象训练5、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幽人:幽居之人,苏轼自谓。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简要赏析。6、 木芙蓉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

3、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诗歌鉴赏之形象训练答案及赏析1、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文采出众却很谦虚、处境艰难有充满希望的诗人形象。首联写诗人当年被名流举荐,诗人自己作诗尚未全工,愧对所得称誉。说明他文采高却很谦虚。颔联写诗人做事十年,最终落个困窘的处境。颈联写诗人并未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黄徐州能推荐自己,表明他对朋友充满感激,对未来充满希望。赏析:诗开头姓名曾落荐书中两句,是说他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而他学诗有年,还未能做到恰如其分,因而有自不工 之感。

4、首句运用元稹诗名落公卿口和杜甫诗名玷荐贤中的句意。次句用晋书周觊传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接着三四两句: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前句是说:一朝得有虚名,由苏轼等人的推荐,自己以布衣而被任为徐州教授。从元佑二年(1086 年)到写诗这一年,恰好从事学政已有十年了,但仍然抱有途穷之感。途穷 是指绍圣元年(1094 年)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在诗句中表明他的出处和被罢黜的无辜。下面白头未觉功名晚两句,表明他此时虽然已生白发,但因受到黄徐州的称赏和延誉,所以自己的事情,不久还可以寄望于黄徐州的引荐,而未觉功名之晚。而顾念今昔,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这知己之情

5、,尤为可贵。范讽诗说: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黄徐州正是这样的人。结尾两句: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作者感叹时光不肯饶人,自己年事渐衰,而又多病,所以临歧告别,泪洒西风。西风表示节季已是秋天,人们在秋天多悲,作者境遇困穷,于是就有老泪难禁之叹。这两句纯从他个人的境况着笔,点明诗为告别而作的主旨。全诗说的是作者在进退之间,难以由人。他本无心于政治斗争、却是受到政治上牵连,连一个州学教授也被罢职,在贫穷的生活之中,为此产生浩叹。另一方面,诗中表示他刻苦力学,也还有志于功名,即使功名较晚,但遇有知音,将来仍可达成此愿。杜甫诗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说: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所以诗中对徐

6、州黄守的始终以青眼相加,表示感激。52、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首联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等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赏析】这首诗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开头两句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三四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

7、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第五六两句写竹轩清趣,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以“星穿过”和“ 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映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 ”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 “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

8、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6诗歌鉴赏之形象训练答案及赏析3、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4 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 2 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 2 分。 )赏析: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 ,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 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

9、意侧重闭门 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 ,为远望。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 (或是缘溪)而至其岩扉,近看则 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 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 。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 禅意 所冲化,渐趋恬然。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 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上四句叙寻

10、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 ,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 的想象。上句 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 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 字,把

11、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7的时间进程。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 ,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 禅意。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 ,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 ,因用与 ,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 相对亦忘

12、言 的精神境界。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4、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赏析:本诗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

13、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异曲。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同工;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

14、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8诗歌鉴赏之形象训练答案及赏析5、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忧愤、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 “漏断” “寒枝” “沙洲冷”等词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 “回” “恨” “寂寞”等词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赏析: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

15、初静 ”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 “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 。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 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 幽人” 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 ”的超凡脱俗。 “缺”、 “ 疏”、 “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 “惊起却回头” 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 “幽人”猛回头。而下句“ 有恨无人省” 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 “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 ”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惊”、 “恨”、 “寒” 、 “寂寞”、 “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 的情绪。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