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7064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枯病又称烂根、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南、北方棉区均有发生,可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大量死苗,造成毁种。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立枯病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 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1 田间表现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土壤,带菌种子也可传染。棉苗未出土前,立枯丝核菌可侵染幼根和幼芽,造成烂种和烂芽。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 1 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 15左右,甚

2、至遇到寒流或低温多雨,立枯病就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若收花前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多雨的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生,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里面的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折断而死,发过病的部位有时成瘤状。播种过早,气温偏低,棉花萌发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发病重。多年连作棉田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黏重的棉田发病较重。2 防治方法棉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处理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灭表面的各种病菌,汰除小籽、瘪粒

3、、杂籽及虫蛀籽,再进行晒种 3060 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增强棉苗抗病力。强耕作栽培管理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5 年,能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可减轻发病;深耕改土,将棉田内的枯枝落叶等连同病菌和害虫一起翻入土壤下层,对防治苗期病害有一定的作用。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适期播种,可减轻发病。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棉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棉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浸染棉苗。加强田问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一般在出苗 70%左右要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温,降低土湿,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阴雨天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防渍。加强治虫,及时间苗、将病苗、死苗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问病菌传染。3 药剂防治出苗后,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天气,有暴发苗病的可能时及时喷药保护,一般在出苗 80%左右应进行喷药,可用 5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或用立枯净8001000 倍液灌根或喷雾。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