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706377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卷九年级)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训练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 丽朝 服衣冠皆朝 于齐 期 年时时而间 进窥 镜 2 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 讽 理解正确的是 A 从反面讽刺 B 含蓄地嘲讽 C 从正面说服 D 委婉地规劝 3 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朝 f 穿戴 B 时时而间进间 ji n 间或 偶然 C 能谤讥于市朝谤 b 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 期年之后期 j 不到一周 年 4 下列对邹忌的赞美 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其妻曰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 B C D 5 词类活用 群臣吏民能面刺

2、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用作 语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美 用法 美我 即 臣之妻私我 私 名词用作 词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闻 用法 6 翻译 1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 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3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4 虽欲言 无可进者 5 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6 王之蔽甚矣 7 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 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 角度 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 谏分三种 赏分三种 不到一年 即想进言 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 由私臣 畏臣 求臣而被蒙蔽 推知私王 畏王 求王而王 亦受蒙蔽 国

3、事 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D 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 所以齐国不战而胜 燕 赵 韩 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 国拜见齐王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 王之蔽甚矣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暮寝而思之 B 燕 赵 韩 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9 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解释和感情色彩分析正确的一项 群臣吏民 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谏 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 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A 刺 指责 含贬义 谤 毁谤讽刺 含贬义 谏 下对上的劝告 是 中性词 B 这四个词都有指责议论的意思 在文中都没有贬义 C 刺 谤 讥 含有讽刺的意思 是贬义 谏 劝告 没有贬义 D

4、 这四个词在文中都有指指责讽刺 都是贬义词 10 请列举一个出自 战国策 的成语 11 填空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选 自体 的 历 史 著 作 文 章 中 写 邹 忌 从 妻 妾 客 的 回 答 中 受 到 启 发 的 句 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12 邹忌善于进谏 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 出师表 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 的行为 13 写出下面句子中 者 的意思或用法来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 虽欲言 无可进者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陈涉者 阳城人也 今者项庄舞剑 一丘之禾 则后种者晚实 二 文言文阅读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5、 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 公关 其妻曰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 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客 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关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曰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

6、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谏寡 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 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 赵 韩 魏 闻之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忌不自信 B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又弗如远甚 D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 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身高 B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私 偏爱 C 朝服衣冠服 衣服D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 朝廷 3 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忌不自信B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又弗如远甚D

7、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 以 和文中 皆以美于徐公 的 以 意思相同的是 以勇气闻于诸侯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 曲在赵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绝秦望 5 下列语言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也 妻子赞美于前 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 情 B 徐公何能及也 小妾急急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 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 我 显得亲切而随和 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 吾 显得生硬 表现了一种倨傲 6 对 今齐地方千里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8、B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 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 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7 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说明了什么问题 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中的 此 指代什么 战胜于朝廷 的意思是什么 9 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 高明在哪里 10 俗话说 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 齐威王痛快地 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二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也 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 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 我 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

9、我而敢不 走乎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带甲百万 而专属 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其实畏王 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 昭奚恤 楚国贵族 楚宜王的名将 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专属 单独地托付 1 下列句中加黑词语 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C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2 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 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 两个 百兽 意思不同 无 和 不 意思也不

10、同 B 两个 百兽 意思不同 无 和 不 意思相同 C 两个 百兽 意思相同 无 和 不 意思也相同 D 两个 百兽 意思相同 无 和 不 意思不同 3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楚宣王问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这个问题 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 太大 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 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 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 宣王的 C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 却 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 犹百兽之畏虎也 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 北方怕的是您 因而昭奚恤对 您没有威胁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y zh o ch o j

11、 ji n ku 2 D 3 D 4 D 5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用作状语 当面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美 意动用法 美我 即 以我为美 臣之妻私我 私 名词用作动词 偏爱 偏袒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闻 使动用法 使 听到 6 1 邹忌身长八尺多 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 第二天 有位 客人从外边来 邹忌 同他坐着交谈 3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 的缺点 使我听到的 4 即使有人想进言 也没什么可说的 5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6 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7 A 8 C 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 B 10 如门庭若市 11 国别体 战国策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

12、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燕 赵 韩 魏闻之 皆朝于齐 12 察纳雅言 13 的人 的原因 人的 的话 的事情 的原因 在判断句中表示 停顿 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的禾苗 二 文言文阅读 一 1 A 2 B 3 A 4 C 5 D 6 B 7 说明在此之前 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8 此 指代 燕 赵 韩 魏闻之 皆朝于齐 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 是指 内政修明 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 高明在用暗示 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 使他乐于接受 或高明在现身说法 使齐王容易接受 10 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 有人适合听顺耳 之言 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 但在多数情况下 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 又希望被别人接受 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 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二 1 B 2 B 3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