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2705992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端午粽》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课件出示粽子图)3揭示课题并板书:10端午粽(板书:10端午粽)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书中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朋友。dun w ji zn y m zhn fn du 端 午 节 粽 子 竹叶 大米 真 是 十分 红豆 zn jin ru di zh j nin 总会 中 间 鲜 肉 带回去 知 道 据说 纪 念 你认

3、识它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r”的发音。(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2遍。(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3)识记生字: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2个新偏旁“立、米”,识记“端、粽”。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念”6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念”字的声旁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个象形字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4个象形字原来都是食物。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端:端午 端正 节:节日 过节总:总是 总和 间:房间 空间分:分开 十分 知:知识 知道据:根据 据说 念:想念 思念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4.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5.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1)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粽子的纪

5、念意义。(板书:做法味道种类纪念意义)(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种类: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6.读读写写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本文中读“fn”,另外还读“

6、fn”。2.指导写字规律: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关键笔画写到位,“午、节、米”的“丨”站准竖中线,“真”的第六笔、“豆”的第四笔,“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真”的笔画顺序动画3.认识新偏旁:“米、立”。你还认识那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米:粒立:站)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读读写写

7、。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1.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找朋友。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糯米 ( )的枣 ( )的箬竹叶 ( )好吃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出示生字认读。午、节、叶、米、真、分、豆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1齐读第1自然段。(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

8、子是端午节的习俗。)(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2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前面“( )的( )”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2

9、)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板书: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3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板书: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谁读读这一句?“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你看出外婆怎么样?(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0、“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屈原)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三、总结提高,巩

11、固拓展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2.(课件出示饺子、元宵、月饼图片)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的食物,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4写话。(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2)全班交流。【板书设计】10 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做法花样 纪念屈原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

12、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2.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训练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字词的能力。3.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4.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5.“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不足之处:1.有效控制课堂,如何使低年级小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问题。2.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