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5943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1 创新改变生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

2、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

3、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2)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展示图表:进一步认识创新创新的方式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有中生新”创新的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的产生可能是灵光一现,也可能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集体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提示: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通过监察法)、科技等;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2)故事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故事,以及自己获得的积极体验。4小结:创新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能够攻破难题、超越自我。(二)从社会层面认识创新(创新存

5、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举例说明创新在知识、技术、制度三个领域中的作用。提示:知识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技术创新:高铁提速,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制度创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1活动探究与分享P16:通过展现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思考创新的价值,认识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1)展现情景。了解互联网如何让世界更加精彩,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2)情景分享。引导学生谈谈对于这些情景的感受,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

6、(3)价值澄清。创新能否只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创新是否一定要具有社会价值?创新为什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2小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的作用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完善下列表格,了解创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示:科技创新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18世纪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崛起19世纪中期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电气化技术创新第二次产业革命德国成为工业强国20世纪以电

7、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第三次产业变革美、德、法、英等国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日本实现经济腾飞科技创新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2.活动探究与分享P17:通过对“你对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多少”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列举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感受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源远流长。3小结: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二)从国际竞争的角度阐述我国创新发展的必要性1材料展示:传统的“MADE IN CHINA”我们还要

8、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有完备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应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达成双赢。李克强总理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我们可以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瑞士工业4.0”的对接,助力双方在数字化和“工业4.0”浪潮中走在前沿,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双赢。李克强总理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结合上述材料和当前国际形势,理解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2小结: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

9、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三)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1教师讲述: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某未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材料展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

10、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怎样的认识?3小结: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改革与

11、创新的关系4活动探究与分享P19:借助深圳的发展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改革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的。(1)收集关于深圳创新发展的图文和视频材料,请学生从两方面关注材料:一方面关注深圳创新的历程以及现阶段经历发展瓶颈之后的新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关注深圳当下创新发展的表现,如试点社区制改革、网上商事登记等行政体制改革,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投入等。(2)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获得怎样的发展?深圳之所以能够获得持久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进入新时代,深圳面临哪些挑战?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获得了什么成效?提示: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原因:从外因看,符合

12、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从内因看,是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凝聚了一种“改革永不停步”的力量,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创新人才。5小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了创新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发展和改革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创新展开,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重点是创新的重要意义。对创新的感受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容易理解,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最好是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例子,如深圳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