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04897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高考命题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考法1分析词句情感考法阐释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

2、“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设问方式(1)(2018全国卷)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方法指导概括分析词句情感“2步骤”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情感情感具体内容喜系列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怒系列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

3、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哀系列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思系列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愁系列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1(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

4、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本诗前两联,表现了刘使君的“闲”。“闲向春风倒酒瓶”写他对着春风豪饮;“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写他特地陪客人去沙口堰游览,在水心亭看花。“沙口堰”“水心亭”都是当时和州著名的景点。由首联“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在郡里做官已经很长时间了。刘禹锡有“诗豪”之称,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只能寄情山水,在沙口堰、水心亭等名胜中领略大自然风物之美。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发。作为好友,作者理解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到此诗情应更远”,

5、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既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实际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考法2分析典故情感考法阐释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设

6、问方式(1)(2018北京卷)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2016全国卷)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方法指导概括分析典故情感“3步骤”温馨提示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2(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

7、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第一步:了解典故的原本内涵。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由注释可知,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第二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通过注释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

8、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第三步:分析综合,规范作答。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考法3分析整体情感考法阐释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

9、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设问方式(1)(2019天津卷)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2017全国卷)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3)(2016全国卷)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4)(2016山东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5)(2016江苏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方法指导“3抓”把握作者思想情感1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10、2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1)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是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2)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3抓诗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2)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意;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附:古代诗歌中常见情感类

11、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

12、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3(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

13、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解析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颔联戏谑友人,尾联自傲自夸,这是通过诙谐的态度表达自得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