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04897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2讲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或提供关键词、诗句名言,或针对某件事情提供若干不同见解),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一、“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

2、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做的是读懂任务。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同时,要读懂标志性事件(或标语口号)、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决定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的关键。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

3、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明任务)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里要注意的是“联想”与“思考”。“思考”针对的是2000年至2018年已经发生的重

4、大事件,我们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遭受的巨大灾难,这些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针对的是2018年以后至2020年以及2035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你能想到什么。选好角度。这意味着可写的角度很多,考生要斟酌权衡,比较筛选,选择最契合材料又最能写好的角度,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阐述。如从宏观的角度,展现新世纪以来的18年间,我国在灾后重建(汶川大地震)、体育(北京奥运会)、科技(天宫一号)、基础建设或美丽乡村建设(公路“村村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微观的角度,通过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具体呈现新世纪以来国家的巨大变化,将个人成长的小细节、小事件与国家发展

5、的大跨越、大事件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明确地告诉考生,是如今长大成人的18岁的“我们”给2035年(未来)的18岁青年写的一篇文章,而且是放在“时光瓶”中,等待18年后再阅读的。这里就有了“谁写?”“写给谁?”“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内容?”等思考点。第二步:思(审材料)首先要读懂材料。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我们从两个维度审视材料:第一个维度是“大我”国家。编年事件:人类迈进新千年,汶川大

6、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18年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勤劳勇敢,不忘初心,不断开拓创新,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为分界,前半部分是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后半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愿景。第二个维度是“我”,即“世纪宝宝”,也就是在考场上写作的这一代人。与“大我”呼应,“我们”1岁、8岁、13岁、17岁、18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5岁。18岁以前,“我们”的成长与国家发展同步进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

7、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神圣感。18岁以后,祖国发展的愿景要实现,离不开“我们”的参与,这就必然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第三步:立(定观点)基于以上的分析,写作这篇作文时应注意: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同步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对未来的展望。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

8、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立意角度示例:从“大我”国家和时代的角度出发,写新世纪中国发展、时代变迁,体现“世纪宝宝”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小我”“世纪宝宝”的角度出发,写自己或身边人的成长过程,呈现其背后的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从“大我”对“小我”的影响出发,聚焦某一大事,写时代与个人的密切关系。佳作赏评一考生光阴荏苒,转眼间,曾经是“世纪宝宝”的一代,也已经长大成人。这十八年来,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再过十七年,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时的新一代,你们将有怎样的机缘,将担什么样的使命

9、,将有什么样的挑战?我想,那时的生活一定比现在更加美好。“贫困”这个词业已远离人们的生活,你们享受着比移动支付更便捷的消费方式,乘着比“复兴号”更迅速的交通工具,拥有更广泛的爱好和职业选择。但请不要忘记,眼前的美好生活是如何而来。请记得父辈们为“脱贫摘帽”付出的汗水,记得徐立平、黄大年、袁隆平等人为创造美好生活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记得习总书记说过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想,那时的中国一定比现在更加强盛。现在,我们拥有“天眼”“墨子号”,拥有上海洋山港、雄安新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相信以后将会创造更多。“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如今的我们即将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力棒,担起新

10、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十七年后,一个梦想得以实现,但还有更大的梦想等待着你们,那时,你们也要“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踵事增华,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你们虽然已不再受雾霾的威胁,但一定会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作为青年一代,字典中应无“困难”二字,像青春万岁里王蒙写的那样:“让所有日子都来吧!”因为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发软。时代在变,但青春永远炽热,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期待着我们能一同携手并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2035年,我对此满怀憧憬和信心,相信你们也会同这时的我一般,愿以

11、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家!让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更强盛的中国,携手并进,共迎挑战,再接再厉!名师解读第段结合材料提出问题,引出下文,令人深思。第段在对2035年生活更美好的畅想中,发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提醒。第段在对当下“中国奇迹”的总结中,提醒新一代年轻人担起“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的使命。第段引用吕氏春秋诚廉中的话,呼吁新一代年轻人勇敢面对挑战,两代人携手并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第段提出倡议: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家!携手并进,共迎挑战,再接再厉!名师总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文章开篇联系材料向新一代年轻人提出问题,引出后文对新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机缘

12、、担当的使命和面临的挑战的论述,以倡议结束全文,照应题目“新起点,新挑战,共前行”。写作主体意识强,写作对象明确。“我”“我们”“你们”等叙述主体始终贯穿全文,符合材料导语中“世纪宝宝”写给2035年“那时18岁的一代人”的写作要求。语言准确严密,概括性强。文章对名言诗文的引用,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毫无生涩之感。文章最后两段提出倡议,感情真挚,易引起读者情感共鸣。二、“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

13、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审题流程模板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读懂命题者设置的任务,包括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其次要把握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环节。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模板:审题思路展示典例2(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

14、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思路第一步:寻(明任务)数量限制。“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键词”是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内容驱动。“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则是敲定了写作的方向“作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对象设定。“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写作的目的,这句话说明了“你向谁介绍中国”,也就是不能随便介绍,要“帮助”“读懂”。思维驱动。“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注意将关键词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介绍的内容。第二步:选、组、立(定观点)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组合的角度:正向思考组合。如由“长城”“京剧”,讲讲

15、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对比思考组合。如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历史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相联系,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象征的封闭文化与当下的“一带一路”象征的开放合作相互对照。批判思考组合。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性,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佳作赏评一考生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古来便有七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