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04464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LC课程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相不间断电源的电路拓扑与控制策略1 UPS的电路拓扑UPS的可靠运行离不开各模块的协调工作,下面就UPS主要功能模块电路拓扑进行简要分析。11 整流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整流电路在应用中构成直流电源装置,是公共电网与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口电路,其性能将影响公共电网的运行和用电质量。高性能的UPS要求有较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并尽量减少输入电流的谐波分量。传统单相UPS多采用模拟方法,三相UPS多采用相控式整流电路和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111 传统三相相控式整流电路和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相控式整流电路采用半控式功率器件作为开关,存在着以下问题:1)网侧谐波电流的存在将降低设备网侧功率因数,增加无功功率;2)

2、相控整流换流方式,导致换流期中电网电压畸变,不仅使自身电路性能受到影响,而且对电网产生干扰,对同一接地点的网间其他设备带来不良影响;3)相控整流环节是一个时滞环节,无法实现输出电压的快速调节。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是三相不控整流桥加Boost电路的简称,它的缺点是:电流峰值大,不仅妨碍系统功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为了保持网侧功率因数的提高,Boost电路必须有一定的升压比,这对三相电路会导致直流输出电压过高。112 电流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电流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反馈控制简单,不需要在控制电路中加入电流反馈,只须调节各开关管的占空比就可以实现输入电流正弦化;直流侧的

3、电压较低。缺点是输入电流正弦度不是很好,在输入侧必须加入并联电容,实现移相。这种电路现在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电路适用于大功率整流电路且对功率因数要求不高的场合。113 电压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压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采用高频PWM整流技术,器件处于高频开关状态,由于器件的开通和关断状态可以控制,所以整流器的电流波形是可控制的。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可以得到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输入电流,也就是输入功率因数为1,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可以接近为零;能量可以双向流动,正常时能量从交流侧向直流侧流动,直流输出电压高于给定值时,能量从直流侧向交流侧流动,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缺点是属于Boos

4、t型整流电路,直流侧电压要求较高。这种电路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12 蓄电池组和充放电电路蓄电池组是UPS的储能单元,市电正常时它吸收来自市电的能量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一旦市电中断,它把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向逆变器供电,维持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在中小功率的UPS系统中,电池组的电压通常比较低,因此,通常使用能量能够双向流动的充放电电路4。大功率系统中为了提高效率,简化电路通常直接把电池组并接在直流母线上。13 逆变电路逆变器是UPS的核心,它把直流电能转换成用户所需的稳压稳频的交流电能。下面仍以三相逆变器为对象分析近年来逆变器的研究热点。131 三相半桥式逆变电路在三相逆变电路中以三

5、相半桥桥式电路应用最为普遍,这种电路的特点是采用全控型器件组成逆变器,存在着功率密度高,性能好,小型轻量化等优点。这种电路便于使用新的控制策略以提高逆变器的质量。但是,要实现带100的独立负载是比较困难的。132 H桥逆变器对于超大容量的逆变器,由于功率等级的大幅度提高,对逆变器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H桥臂逆变器便是选择之一。这种逆变器输出变压器采用多绕组接法,输出变压器的原边采用3个独立的绕组,逆变器输出采用3个独立的H桥。这样控制方便,但是成本较高。133 三相四桥臂变换技术由于三相电路中,三桥臂逆变器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电路结构,于是出现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如图3所示。

6、这种电路结构输出为三相四线制,三相电压可以独立控制,控制方法灵活,但是这种拓扑的算法比较复杂,PWM矢量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必须采用数字控制方法才能实现空间PWM波形的生成,这种电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1.4 三相UPS整机电路1.41 传统三相UPS电路结构传统的三相UPS结构,输入采用晶闸管整流,输出采用逆变器,电池直接挂接于直流母线,整流器同时作为充电器。输出采用变压器隔离,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完全隔离,确保电网的扰动不会对负载造成干扰。市电断电时,电池通过逆变器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在逆变器出现故障时,通过旁路输出电压,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142高

7、频链式三相UPS为了降低成本,减小UPS的体积和重量,出现了高频链式三相UPS,如图4所示。这种电路省去了庞大的工频变压器,输入采用高频整流,可以获得较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和较低的输入谐波电流。其缺点是输入输出没有变压器隔离,电网的扰动可能会给UPS的输出造成扰动;输出三相电压靠电池和电容中点形成中线,所以在控制中必须保持正负直流电压幅值的相等,否则输出中线会有较大的直流成分,对负载和负载中的变压器不利;输入采用三相四线制,中线有电流流过,可能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对负载造成干扰;输入输出不隔离,并联时的环流问题较难解决。143 新的在线互动式UPS由于以上两种UPS都要经过两次满功率变换,因此系统

8、的效率较低,从提高系统效率的角度出发,出现了一种串并联补偿式的大容量结构,是一种新的在线互动式结构,如图5所示。这种拓扑输入输出同样没有变压器隔离,所以会有高频链式UPS的缺点。这种UPS的输出频率必须保持与电网一致,而且对电网的扰动的抑制能力不强,因而供电质量比传统的三相UPS差。它的特点是从输入到输出间的能量不是经过满功率的变换,同样是由两个高频变换器组成,但是变换器1最大只承受20的功率,从成本上讲,这种结构的成本更低。在控制方法上,变换器1是一个电压补偿器,用于补偿电网电压的畸变;变换器2是一个电流补偿器,用于补偿负载的谐波电流,并且在市电断电时作为满功率电压型逆变器向负载供电。14.

9、4 输入输出隔离的高频链UPS由于传统工频UPS的输入输出带有隔离变压器,输出有很好的隔离特性,高频链式的UPS有很好的输入特性,因此,出现了这种带有输入输出隔离的高频链式的UPS如图6所示。由于高频整流的缺点,在输入侧必须接一个自耦变压器降压,增加了整机的重量和成本;另外,由于输入采用了高频变换器,整机的效率比高频链式和传统式UPS的效率都低。但是,由于输入功率因数是1,没有谐波电流,所以所消耗的总电能低于传统三相UPS。145输入输出并联的UPS这种电路中,输入端由多个整流器并联而成,给直流母线供电,同时直流母线给多个逆变器提供直流电压,多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同时给负载供电。这种方式可

10、以增强UPS的容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成本下降,可维护性增强,但是,并联模块越多,各模块间的均流问题越难解决。2 不间断电源的控制技术随着控制理论和功能丰富,性能优良的各种微控制器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离散化控制方法。从控制反馈回路的数目可分为单环、双环、多环控制。在硬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反馈回路数目,可以提高控制效果。从控制原理上看包括数字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无差拍控制、重复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路控制、空间矢量控制等方法。数字PID控制控制的适应性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算法简单明了,便于用单片机或DSP实现。但是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方面是系统的采样量化误差降低

11、了算法的控制精度;另一方面,采样和计算延时使得被控系统成为一个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造成PID控制器稳定域减少,增加了设计难度。预测控制可以实现很小的输出电流畸变,抗噪音能力强,但是,这种算法要求知道精确的负载模型和电路参数,因此鲁棒性差,而且由于数值计算造成的延时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一个问题。滞环控制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滞环控制的开关频率不固定,使电路工作可靠性下降,输出电压的频谱变差,对系统性能不利。无差拍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逆变器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推算出下一个开关周期的PWM脉冲宽度,因此,从理论上可以使输出电压在相位和幅值上都非常接近参考电压,由负载变化或非线性负载

12、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得到校正。但是,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被控制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鲁棒性很差。滑摸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这种控制的特点是控制的非连续性。这种控制既可以用于线性系统也可用于非线性系统。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缺点是要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滑模面是很困难的。重复控制是一种基于内模原理的控制方法。逆变器采用重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整流桥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形周期性的畸变。重复控制器可以消除周期性干扰产生的稳态误差,但是,由于重复控制延时一个工频周期的控制特点,使得单独使用重复控制的UPS逆变器动态特性极差。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

13、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模糊控制类似于传统的PD控制,因而这种控制有很快的响应速度,但是其静态特性不令人满意。神经元网络控制是模拟人脑神经中枢系统智能活动的一种控制方式。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并行计算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控制领域,尤其是非线性系统领域。目前在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学习算法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硬件系统的限制,目前神经网络控制还无法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进行在线控制,多数应用都是采用离线学习获得优化的控制规律,然后利用得到的规律实现在线控制。谐波注入式PWM技术,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基本上可以达到loo。这种方

14、法对于电压开环的控制系统非常有效,但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由于谐波注入的初始相位必须与基波保持一致,在电压瞬时值控制中电压基波的初始相位无法精确定位而难以应用。空间矢量PWM具有电流畸变小、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高以及易于数字化实现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这种控制方式也需要电路的精确模型。上述各种控制方案都有其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同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形成复合控制的控制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不间断电源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美国UPS厂商APC公司,总结并归纳了UPS供电系统当前面临的、也是今后必须解决的5个方面的问题:1)生命成本周期问题;2)不间断电源系统的

15、可适应性及可扩展性问题;3)提高不间断电源的可用性问题;4)不间断电源对供电系统的可管理性问题;5)可服务性问题。4 不间断电源的最新发展动向不间断电源的发展动向是UPS的多机并联冗余化,采用冗余并机技术提高UPS的容量和可靠性;采用功能更丰富的硬件设备实现全数字控制,使各种先进的复杂控制算法得以运用而不断提高UPS的性能,即向数字化和高频化发展;UPS的进一步智能化和网络化,使计算机网络成为不间断网络。41 UPS的多机并联技术实现冗余化UPS的并联技术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可以灵活地扩大电源系统的容量;2)可以组成并联冗余系统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3)极高的系统可维修性,当单台电源

16、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热插拔的方式进行更换和维修。采用并联技术可以形成具有容错功能的冗余式供电系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冗余配置方案:1)集中式并联控制;2)主从式并联控制;3)分散式并联控制;4)环链式并联控制;5)无线式并联控制。这几种并联方式,从可靠性的角度看,集中式最差,无线式控制最好,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42 UPS的数字化、高频化最初的UPS采用模拟控制方法有很多局限性。随着数字处理器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各种先进的数字控制方法得以实现,使UPS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设计周期缩短,性能大为提高。UPS高频化,有效地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并可消除变压器和电感的音频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