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4389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I卷和卷两部分,共6页。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考生需将答案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I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

2、,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的是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D

3、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个)”。该表反映了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战乱的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向南移的趋势 D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经完成4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5明清时期开成的商帮早在宋代就已经渐露头角,如徽州有很多“业无所就”或“不能读书”的人,在得到家族的资助或推荐后长久从事工商业而过上了稳定优裕的生活,这表明宋代A

4、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迅速B徽州地区的商业最为发达C血缘纽带推动了徽商集团化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荡然无存6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名日佛,自西来人我中国;有庞眉日聃,自胡来人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7清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言:“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材料中“幼安”是指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8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在论及19

5、世纪80年代的中国时写道:“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其中“有益于中国之事”“依中国之法”分别指A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西方代议制民主B近代化的经济模式儒家维系的君主制C西方自然科学中国传统科学 D西方军事技术中国政治制度9仲芳氏在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A完全否定了义和团运动B真实反映了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C是反动文人对农

6、民阶级的诽谤 D再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情景10.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A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C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D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11.黄苇在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中说,在贸易中心上海,“1846年的(中国)进口货值即较前一年下降了13%1847年又继续减少了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以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7、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西方输华的产品不够丰富 D中国商品具有核心竞争力12.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派13洋务运动史话的作者丁贤俊认为洋务运动的纲领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主要在于二者A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纲领B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之间的差距C都沿着“师夷长技”的方向探索救国真理D都通过西方的政治体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14. 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外交政策和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未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材料说明了A毛泽东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错误的B美国的敌视等原因使新中国一度偏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阶级斗争思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D“革命外交”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15. 1957年陈云在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中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

9、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针对这一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B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D在之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16. 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乡镇)一级办的中学学制缩短为9年(即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这一学制改革A是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的表现 B对普及教育有一定的作用C.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降低了高考招生的录取率17.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

10、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者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18.恩格斯曾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按照俾斯麦的身段剪裁成功的”。由此可以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A议会两院各司其职并相互制衡 B皇帝和宰相是国家制度的中轴C宰相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D国家权力结构体现出三权分立19. 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一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

11、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材料表明苏俄政府A解除了对商品贸易的限制 B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1.美国学者马文佩里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道,“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现在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12、”。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B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生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2.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的变化反映了A美国实力衰弱,三足鼎立形成 B越南战争失利,寻求欧洲支持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联合自强,美国重视欧洲23.英国当代学者杰夫戴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这种声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国学者的政治倾向性B美国已不再是世

13、界超级大国C美国人对更高国际地位的期待 D美国国际地位遭到一定程度的挑战24.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的认识主要源于A中国被侵略的现实B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封锁C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 D美苏争霸的现实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

14、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戡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物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

15、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摘自百度:行省制度 材料三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12分)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伐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将国民大革命推向了最高峰。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