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4386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忠君伦理观念强化D.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25.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2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

2、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27.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白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C.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D.社会进步

3、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28.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2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因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A.深化思想启家以促进国家革新B.辛亥革命没有带米社会变化C.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D.共和体制还

4、不足以革新国家30.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3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A.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C

5、.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仪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C.欣盟势力迅速提高D.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33.下表是美国政府开文文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可以看出美国70年代后呈現出减少社会公共开支,扩大社会福利保障支出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财政支出项目1960年1970年1980年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38.028.218.0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18.124.929.4卫生、公安、文化13.

6、817.817.0运输7.35.84.7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4.94.84.2一般性政府开支5.56.83.6利息5.54.76.1对外关系与援助1.60.90.2其他0.60.91.0A.受7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出现“滞涨”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C.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D.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效果削弱34.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現在A.俄国十月

7、革命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35.2018年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B.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C.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D.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时代特点初等教育代表人物17-18世纪,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通过国教教会管理。1.学校:面向贫民的宗教团体慈善机关私立收费学校,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学校与入学入教严重不足;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2.家庭教育:富人阶段的启蒙和升学教育,

8、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宗教伦理道德及社交技巧。培根弥尔顿洛克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1870年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斯宾塞赫胥黎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摘编自顾明远等世界各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

9、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末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末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教育改革

10、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和中国初等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之处,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2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内容说明盗“盗”是指窃取财货贼“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捕”即“捕兴”,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标题主要内容备注第三表:执行

11、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债权占有等规定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第十条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

12、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给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

13、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国户籍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

14、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摘编自杨恕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对抗形式的差异。(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7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

15、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1)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的替代品;(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材料二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