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4359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化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SiO2可用于制太阳能电池。ABCD2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芯片CNaCl

2、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织物漂白剂D硅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且无毒,可作袋装食品和瓶装药品的干燥剂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Fe FeCl2Fe(OH)2B. S SO3H2SO4C. CaCO3CaO CaSiO3D. 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B. 7.8gNa2S和7.8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C. 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D. 1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5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

3、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往Na2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2Na+ SiO32- +2H+H2SiO3+2Na+B、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C、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6H+2Fe3+3H2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7下列反应中,

4、水作氧化剂的是()A. SO3+H2OH2SO4B. 2K+2H2O2KOH+H2C. 2F22H2O 4HFO2 D. 2Na2O22H2O 4NaOHO28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试剂现象结论A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氧化性B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C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D硫化氢水溶液溶液变浑浊SO2有还原性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性质与应用均正确的是A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能力BNa2O2是碱性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CMgO、Al2O3的熔点很高,二

5、者都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Al(OH)3是一种强碱,可以与酸反应,可用作医用的胃酸中和剂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干燥氯气BNO2、SO2二种气体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CSO2、NO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D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可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11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俗语“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某些金属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BNa2O为淡黄色固体,MgO为白色固体C铁不与冷、热水反应,高温下也不与水蒸气发生反应D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1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

6、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1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中HCl是氧化产物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14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

7、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新制氯水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色D浓盐酸二氧化锰产生黄绿色气体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58分)15.(1) 漂白粉或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写出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取漂白粉的方程式。 的水溶液俗称_,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生产普通玻璃和水泥都用到的原料是。 NO2是色有毒气体,N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 mol。(5)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制备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若以氧化物形式表示黏土的组成,应写为:_。16硅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8、但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下面几种含硅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图示反应的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_,C_,D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_;BE:_。(3)写出下列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C:_。17 “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NaClO+NaCl+H2SO4Na2SO4 + Cl2+H2O;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1)从、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氯气装置(A处)_ (填写序号)。(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

9、能是_;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的方法 _。(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Na2SO3溶液中,然后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写出氯气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至无明显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4)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 _ (填“盐酸”或“次氯酸”)。18(16分)(一)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

10、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二)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SiO2、Fe2O3)是工业上制备氧化铝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1)沉淀A的成分是(填化学式)_。(2)步骤

11、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除了H+OH=H2O还有:_、_;(3)步骤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有_;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化学科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1-14、C B C B D B B B C C A B C C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每空2分,共58分)15、(18分)Ca(ClO)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水玻璃SiO2(或二氧化硅)石灰石(或CaCO3)红棕 3NO2+H2O=2HNO3+NO 2(5) Al2O32SiO22H2O16、(

12、12分)(1)SiO2H2SiO3Na2SiO3(2)SiO22CSi2COCaCO3SiO2CaSiO3CO2(3)SiOH2OCO2=H2SiO3CO(或SiO2H2O2CO2=H2SiO32 HCO3-)17、(14分)(1) (2)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反应生成次氯酸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干燥装置)(3)Cl2 + SO32-+ H2O = SO42- + 2Cl-+ 2H+ 稀盐酸(或HCl溶液) BaCl2(或其他合理答案)(4)盐酸18(14分)(一)(1)防止被氧化(2)(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二)(1)SiO2(2)Fe3+3OH=Fe(OH)3 Al3+4OH=AlO2+2H2O (3)CO2+OH- = HCO3- AlO2+ CO2+2H2O= HCO3- +Al(OH)3 (全对或写对任意一个都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