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报告(精校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4280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报告(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报告(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报告(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报告(精校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201X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阅卷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共6道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学生答错比较多的集中在第3、4、6三题中。第3小题正确答案是B,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错选了D,这道题目是考学生对一些成语或者俗语的理解,其中重点是考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比如“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是褒义词,但是这个词用在A选项中就不正确,它要求的是贬义词。D项中的俗语”赶鸭子上架”含有贬义,也不符号语境的要求。B项中“惨淡经营”的意思是形容苦费心力,但是一般的学生都把它理解成生意很不好,所以做错。第4小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很多学生错选了C。学生没有注意到“电冰箱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点”这

2、样的搭配是不正确的,只是看看这个句子读起来似乎是通顺的,就选了C。事实上很多病句的问题都出在这里,而这正是很多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第6小题正确答案是C,这道题目考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日出的作者应该是曹禺而不是老舍。第二大题四个选择题基本都能做全对。第三大题四个选择题普遍做得不好,错的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第12、13题。第12题正确答案是C,但是很多学生错选了D,D选项中的“特”学生容易把它理解成“特别”,但事实上在这篇文章中这个“特”的意思是“只”,这题考的不仅是对文章的理解,更要求对一些文言实词的掌握。第13题正确答案是B,这题考的是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例句中“旧”是形容词做名词。A选

3、项中“尊”是形容词做使动用法,B选项中“坚”是形容词做名词,C选项中“少”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选项中“弱”是形容词做动词。答案明显是B。就整体来看,第一大题得分率最低,第三大题次之,做的最好的是第二大题。所以单就选择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漏洞主要体现在对字词意义和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掌握上。第四大题答题情况:第15题文言文翻译:第1句:总体情况尚好,个别学生对“以进”的翻译不够到位。第2句:由于对语境的考察不够具体,对关键词的整体语感把握存在偏差,一些学生把“然则”翻译为“然而”,把“以”翻译为“凭借”,而对“一箸间”的翻译更是五花八门。第3句:主要问题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

4、许多学生不知“缙绅”的意义,为数不少的学生把“然”理解为“对的”。第16题诗歌鉴赏:第1小题得分尚可,少数学生没有看清题目或不理解“意象”的含义,导致把整句诗摘录下来。第2小题,第一个问题基本能得分,第二个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得分率较低。第17题名句填空:平均得分在3分左右,主要问题是写错别字,其中“墟”、“蔻”、“樽”、“醅”、“戴”、“矣”等字写错率尤高;还有不少学生把“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写成“下有冲波逆流之回川”。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第18题得分很低。没有一个人能答出参考答案中的那种回答。能够答出“古诗经典中描绘的山光水色、江河岳脉、健康而优雅的自然风景成为遥远的绝响”也不大多

5、。多数回答是“自然被破坏”“动植物灭绝”,或摘抄第四段的句子,甚至根本就答非所问。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很薄弱。但老实说要答成参考答案中的那样也的确很难。 第19题得分情况较好。第一问基本能答出,但摘抄原文句子的情况比较普遍。第二问回答“忧愤、悲怆、自责之情”的较多,答到“呼吁保护自然,唤起人们觉醒”的也有一些。但答出“强烈责任心”的几乎没有。基本得分在4-5分之间。 第20题得分情况也较可以。但能抓住“语文教材中的游记有着凭吊和祭奠意义”这句话进行答题的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摘录了诸如“分享审美愉悦”、“品咂挥别的忧愤和悲怆”一些现成的句子。还有小部分学生把答案概括为“批评语文教师对

6、教材内容挖掘不深”。 从这三道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概括能力不强的弱点,习惯于从文章中抄现成的句子、语段,致使写得很多又不得要领,不会对内容进行筛选、整合。部分学生在理解文意、段意上显得能力薄弱。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题答题情况:第22题是阅卷老师认为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但结果出人意料,得分率仅为百分之十左右,得分率极低。很多学生把2、6顺序与3、5顺序颠倒了。 第23题得分率在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之间。对于“理解”和“语境”这两个词学生较易选择,反倒是对“语言”这个关键词把握不住。其次学生审题有较大问题,有的学生筛选出的是四字短语,甚至有的把整个句子抄下来。 第24题可以说是本份试卷中最出

7、彩的题目,作为原创题,它新颖、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是本试卷的亮点。但第一小题命题本身不是十分严密。因为按照一般的生活逻辑,“我”被抱出“产房”时,“妈妈”应该还在产房之中,“我”是不太可能同时看到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因此很多学生把错误的点的判断落在此处,把它做为答题的方向,造成失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还有: 1、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作为高中生必备的文学文化常识。特别是第二小题,居然有很多学生看不出错误之所在,而在“报国无门”之上大做文章;有的学生虽然知道错误之所在,却没有能力做正确的修改,将“汨罗江”写成“密罗江”“密罗河”甚至“泥罗河”,可谓笑话百出。 2、虽然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判断也能做正确

8、的修改,但答题却未能体现“轻松幽默”的要求,也被扣掉一点分数。第七大题作文阅卷情况: 一、对本次作文题的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要求以“智慧与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含意显豁,学生把握题意并不困难,体现了“不在考题上过分难为考生”的高考作文命题原则。有三个特点比较明显:1、时代性 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规律也有时代的个性,优秀的作文题,自然应针对考生所处的时空,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 作为现实中的学生智与德如何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这就必须引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身发展。2、思辩性 所谓话题具有思辩性,是指所给的话题需要考生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情感喷发。这种要

9、求既符合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智慧与道德”虽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但要作深层的理性思考,则需进行辩证的思维,然后在辩证思考中确立自己的个性观点,这既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也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3、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人的发展,作文材料中无论是康德的论述还是但丁的名言,都体现了素养对于人的重要性,都体现了人文精神对于人生的意义,这样作文话题的出现,可成为提高学生精神素养的强大的原动力。二、学生在本次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方面 本次作文是“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要求辩证地的思考智慧与美德的关系。但不少考生顾此失彼,或过分强调“德”的

10、重要性而对“德”与“智”的关系则轻描淡写,或“反弹琵琶”,强调“智慧”对于成才的重大意义,而对“智”与“德”的关系一笔带过,有的学生甚至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错误言论作为正面观点来阐述。2、选择文体方面 “文体自选”让考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是话题作文的一大优势,但本次考试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大多数同学选择写议论文,而且优秀的文章也大多是议论文。记叙文或“另类”作文写得好的极少,“优势”自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3、联系实际方面 考生举例,大多是围绕雷锋一类英雄人物或秦始皇一类历史人物,鲜活的身边的事例不多,现代的感人事例不多,有的考生还大谈政治课上的内容,甚至牵强附会,硬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对萨达姆处绞刑等,把自己并不成熟的“政治观点”强加于人。4、对材料的综合分析方面 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从列举的现象(事例)中看到问题的实质,进而上升到理性高度加以分析,而是在材料本身兜圈子,导致文章缺乏深度、力度,没有层次感。 此外还有常识性错误、结构混乱、字迹潦草等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了。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