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39900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考点讲座系列(一)(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讲座系列 一 分析诗歌的意象 考点阐释 诗歌意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有象征意蕴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 它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花 草 虫 鱼等物 高考主要考查对意象的识别 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 对其特征的把握 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比如 东篱 最初出自陶渊明 饮酒 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 东篱 纯系实写 但后来的诗人反复使用 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 以至于一提到 东篱 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 东篱 已不再是实指 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再如 沁园春长沙 中 作者选用 鹰 这个意象 因为它有一种追求自由 大展宏图的意义 知识拓展 常

2、见诗歌意象的象征义 技法指津 分析诗歌意象三步骤步骤一 描绘诗中画面 发挥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图景画面 描述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抓住主要景物 三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创造 步骤二 概括意象特点 抓住诗中的物象 意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注意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 揭示思想情感 揭示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所答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典题验证 2017 淮安高一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 完成问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

3、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问题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答案 所写意象有 溶溶的月光 凋残的菊花 疏篱 飘零的桐叶 寒井 急飞的塞鸿 迟鸣的鸡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冷 寂寥的意境 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 考点阐释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 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设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 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写这句是表达 情感 情怀 的吗 为什么 5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技法指津 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三注意1 描摹

4、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 不能直译原诗 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 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2 分析景物形象要结合感情 技巧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 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 如 大堰河 我的保姆 一课 作者选取 结冰的池塘 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几束稻草 等景物形象 用排比手法 将大堰河辛劳的一生和凄凉的结局构成明显的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无限同情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的控诉 3 分析景物形象要结合背景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 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 有时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 如 这首诗作于作者谪居乡里时 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对于

5、分析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 意象类试题的答题步骤及模板 1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绘景 描述诗歌意境 切忌直接引用 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 不必每句 每个景物都写到 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 2 应在描摹出图景后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析境 概括意境特点 或幽静 或萧瑟 或孤寂凄清 或雄浑壮丽 或沉郁忧愁 或和谐宁静 3 根据诗的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结合诗歌具体描绘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意境 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心情 心境 典题验证 1 2016 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6、李白汉江回万里 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 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 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 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 沧浪罢钓竿 注 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 江西一带 分为很多支流 六帝 代指六朝 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 即吴兴 吴郡 会稽 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 庄子 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问题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重点是景物描写 解答本题 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 弄清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景 并借助关键词把握其特点 据此回答第一问 然

7、后联系所写景象在结构 思想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用意 第一 二句写汉江迂回流长 支流繁多 第三 四句写汉江横溃中国 气势磅礴的景象 这样写为下文抒发情感蓄势 更能突出赞颂之情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 水势浩瀚 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 国运兴盛积蓄气势 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 2015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圆 唐 杜甫孤月当楼满 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 照席绮逾依 未缺 空山静 高悬列宿 稀 故园松桂发 万里共清辉 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绮逾依 这里指 席子上的 光彩更加柔美 未缺 指月圆 列宿 众星

8、 问题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第一 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 正对屋舍 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 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第三 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 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第五 六句诗人的视线转移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 照耀 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 看到月光皎洁 群星稀寥 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 用简洁的 诗意的语言概括 以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 答案 孤月当空 清辉满楼 月映寒江 影动柴扉 月洒江波 浮光跃

9、金 月照绮席 光彩交融 月挂空山 万籁俱静 月明中天 疏星寥落 考点强化 1 2015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 陆游北斗垂莽苍 明河 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 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 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 路 炬火驿前迎 选自 四库全书 本 放翁诗选 注 明河 银河 太清 指天空 散关 即大散关 炬火驿前迎 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 第二联写景精细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抓住第二联的关键词 风 叶 露 虫 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天夜间的画面 作者通过意象语言 风林 叶下 露草 虫鸣 等关键词 以声衬静 营造了落寞 凄清的氛围 答案 要点 上句写微风

10、穿过树林 叶子悄然落下 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 百虫鸣叫 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 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 三 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思想感情要联系背景 调动积累 知人论世 品读诗词 理解内容 分析情感 三 四两联作者走笔抒怀 写卧病 写吟诗 然病中所思 诗中所吟 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 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重地 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 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人虽秋夜病卧 仍壮心不已 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 还想重返战场 报效国家 2 2017 牡丹江高一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11、 流莺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 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 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 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宣宗大中三年 公元849年 春 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参差 指鸟振翅飞翔 1 对 流莺 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漂荡 参差 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 不自持 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 巧啭 表明流莺歌唱婉转流美 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 无论 风朝露夜 还是 阴晴 流莺以啼鸣实现了 本意 E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 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解析 选BD B项 不自持 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

12、命运 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 D项 实现了 本意 错 风朝露夜阴晴里 万户千门开闭时 这是 本意 不被理解 佳期 不遇的流莺无休无止的啼鸣 2 这是一首托物寓怀 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 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 流莺 的 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 答案 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 它百啭千回表达 本意 可无人能意会 虽是三春 良辰 可终究难盼 佳期 诗人用流莺的 漂荡 比喻自己转徙幕府 飘零不定的生活 用流莺的 巧啭 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无 佳期 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 良辰 不遇的深沉伤感 3 2017 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 完成后面题

13、目 过石头城 唐 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 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 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 宋 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 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 石头明月雁声中 1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 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 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宫 B 这两首诗都写到 草 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 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 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 刘诗中的 绿 字承接首句中 离离 满 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 用得生动形象 并以乐景衬

14、哀情 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 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 刘诗通过 明月 雁声 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 让诗人聊以安慰 E 这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 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 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 手法上都是用典 借古讽今 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 选BC A 景物都是实写 D 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 让诗人聊以安慰 说法错误 E 手法上都是用典 借古讽今 说法错误 2 这两首诗都借 水 抒情 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不同 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 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长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 通过描写石头城明月 雁声 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 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 表现出对历史繁华不再的感伤 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