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03948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六国论》 同步练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国 论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名词,弊病/名词,困顿;B项,动词,爱惜/动词,吝惜;C项,代词,有人/副词,或许;D项,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内立法度,务耕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吞二周而亡诸侯ABCD解析:选C名词作状语,为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2、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选AB、C、D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4翻译下列句子。(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译文: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文: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译文: 参考答案:(1)拿它来送给别人,就像丢掉一根草芥一样。(2)(谁)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略谁就越厉害。(3)拿土地去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烧不尽,火是不会熄灭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太宗论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

3、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贞观之间,天下既平,征伐四夷,灭突厥,夷高昌,残吐谷浑,兵出四克,务胜而不知止。最后亲征高丽,大臣力争不从,仅而克之,其贤于隋氏者,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原其意,亦欲夸当世、高后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复宠魏王泰,使兄弟相倾。承乾既废,晋王,嫡子也,欲立泰,而使异日传位晋王,疑不能决,至引佩刀自刺,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间,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帝尝得秘谶,言唐后必中微,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欲求而杀之。淳风曰:“其兆既已成,在宫中矣。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徒使疑似之戮,淫及无辜,且自今已往四十年,其人已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必不能绝

4、李氏,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夫天命之不可易,惟修德或能已之,而帝欲以杀人弭之,难哉!帝之老也,将择大臣以辅少主。李绩起于布衣,忠力劲果,有节侠之气,尝事李密,友单雄信。密败,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不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以股肉啖之,使与俱死。帝以是为可用,疾革,谓高宗:“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即授以仆射。”高宗从之。及废皇后,立武昭仪,召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绩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绝嗣,将废之。”遂良等不可。他日绩见,帝曰:“将立昭仪,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曰:“此陛下家事,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

5、遂定。绩,匹夫之侠也,以死徇人不以为难,至于礼义之重,社稷所由安危,绩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寄天下,过矣!且使绩信贤,托国于父,竭忠力以报其子,可矣。何至父逐之,子复之,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于义既已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则凡所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惟知大道,虽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虽天下既安且治,而几至于绝灭。(选自栾城后集卷十)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B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

6、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C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D然传子至孙/遭武氏之乱/子孙为戮/不绝如线/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解析:选D据语境判断,句中“为”有被动的意义,“为戮”就是“被杀戮”,其主语应是“子孙”。由此排除A、B两项。句中动词“闻”后面应有其支配的对象,故由此确定选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代也叫三朝。它们依次为夏朝、商朝、周朝。B贞观,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而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7、。C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D昭仪,古代嫔妃封号。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其位相当于丞相,爵比诸侯。魏晋至明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解析:选B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A作者认为唐太宗能任人唯才,以仁德治国,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独一无二的贤君。B作者认为唐太宗亲征高丽,就是想要在当世炫耀自己的武功,提高自己在后世的影响罢了。C作者认为唐太宗不注意修养德行,却听信李淳风的话错杀了李君羡,埋下了女武代王的祸根。D作者认为李绩虽能尽忠效力,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

8、,唐太宗把天下托付给他,铸成了大错。解析:选CC项,唐太宗杀李君羡并不是听信李淳风的话。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译文: (2)苟不知道,则凡所施于世,必有逆天理,失人心,而不自知者。译文: 参考答案:(1)他任用有才能的人,手下的将相没有不是这样的人的,恭谨俭约节省费用,治理天下几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2)如果不明白治世原则,那么凡是在世上施行的政策,一定有违背天理,丧失人心,却不知道自己错误的。三、语言表达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赂秦”,单从某种视角看

9、到了某些事实,便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这是人类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因为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淘汰。尽管文章在论证上、语气上给人势如破竹的感觉,但今天看来显然失之偏颇。当然也有战略、策略(包括“赂秦”)等方面的种种具体原因。A BC D解析:选B抓住中心词语“原因”和这四句话中的中心语句,再根据关联词,就可以断定。10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20个字。答: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观察图标中具体的数字、汉字、英文字母、图案等,然后从“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把握会标体现的寓意等。该会标的构图要素有:G20、2016、CHINA、“中国”印章、桥形轮廓等。其寓意是:“桥”体现了“G20”的作用,即全球经济增长、国际合作和共赢之桥等;“0”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参考答案:该会标由桥形轮廓、“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图案中“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