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03932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幕遮教案 教学目标:鉴赏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情感,品味作者哀而不伤的羁旅之情和洒脱自在的生活之趣。教学工具:借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朗读法、鉴赏法、分享法课时:1课时一、相遇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的是荷的可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的是荷的娇美;“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写的是荷的芬芳。 许多文人墨客因荷花的芳香,荷叶的柔美,荷茎的挺拔而深深迷恋上它。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文人对荷也情有独钟,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走进周邦彦,走进他的苏幕遮作,去赏一赏他词作中的荷之美。二、走近(自读)请同学们看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词、断句和

2、把握情感。【师过渡:通过大家嘹亮的读书声中可以听出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喜爱,诗人亦是在作品中倾注了深深的情感,尤其是对荷的“爱恋”,让我们齐读全词,并找出诗歌当中描绘荷的诗句。】(齐读)师:通过诵读,我们请这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这首词中描写“荷”的诗句。 这位同学从上阕中找到“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还有补充的吗?好,你再来说说。他找的是下阕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师过渡:读诗在于能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而品诗在于能够享受诗歌的画面美,请全班同学再次诵读全词,重点品读这两句写荷的诗句。】三、品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1、这些诗句描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幻灯片

3、展示:荷叶、荷花、荷茎、荷塘)2、诗句是如何表现荷叶、荷花、荷茎、荷塘的特点呢?(荷叶圆润可爱、荷花随风飘扬、荷茎亭亭玉立、荷塘清澈平静)3、同学们简单的概括了荷各方面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用优美诗意的语言来描摹一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一美景。(请这位举手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这位女同学再来说说。)【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加工描摹,仿佛这幅优美的“雨后荷景图”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雨后晴初,阳光明媚,荷叶翠绿,宿雨圆润,晶莹剔透。放眼望去,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后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王国维曾评价这词句: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简单的三句,写出了荷的简约

4、美,动感美,风韵美, 也难怪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会用“一一风荷举”为他的散文作品集的命名,原来是深恋这荷叶的柔,荷茎的挺,和荷花的香。】四、深知【过渡:这荷花、荷叶、荷茎婀娜的美让我们流连忘返,不忍转身,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句写荷的词句,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享受。】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请同学们再次运用你们的笔尖,去还原这一美幻图景。(请这位戴眼镜的男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同桌也来露两手,让我们瞧瞧。)2、这样的图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清新、悠闲、自在)【小结: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双眼轻闭,随着梦乡,载动一叶扁舟,随波逐流,悠游在田田荷叶,满塘荷香中。这诗情画意的生活不由得让人

5、钦羡,更让人神往往。】【过渡:学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有疑问,词人为何要在这首短词中两次描写到荷景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来对比看看】 (从图景的形成来看,风荷是真实的景物,而芙蓉浦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这是它们的区别之一。) (板书)风荷真实(长安)之景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芙蓉浦想象(吴门)之物 (你来补充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是这两处景的地点不一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理由)“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原来呀,作者此时身处异乡,“一一风荷举”是异乡的美景,而他的故乡是苏州,那唯美的江南水乡此时也应是此番美好景象吧,自然也

6、就想起了江南水乡的荷塘佳境了。因为无法靠近,只好在梦里相见了。由此,两处荷景的第二个区别在于地点不同。一个在长安,另一个在吴门。)4、这一实一虚,写出了荷的不同韵味,一个简约动感,一个清新悠闲,作为词人周邦彦他更喜欢哪处荷景?你从诗歌中的哪些方面看出来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看法;这排最后的的男同学也有话要说;还有同学有想法吗?好,你来说说看。)【师小结:我们很享受大家共同阐发意见是闪出的光亮。归纳一下大家的想法:有同学认为周邦彦更喜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原因是这荷景美得清新、淡然、美得简约、难忘,再有前文有“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出了此时天微微亮鸟儿们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

7、,互相交谈了,词人听见清脆的鸟叫声,叽叽喳喳,像是在告诉词人天气转晴的消息,画面活泼可爱。因为鸟儿的陪伴和美景的陶醉,首句燎沉香,消溽暑的热气给词人带来的烦闷也就顿时消失了,这样的美景给作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的美的享受。 有的同学认为周邦彦更喜欢“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首先是因为作者太爱这故乡的荷景,但是因为看不到,摸不着,只能借着梦境去实现他这个奢侈的愿望,可见他对家乡的美景爱得深厚,再有“五月渔郎相忆否?”写的是在这盛夏五月时分,曾在故乡和我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当我想起你有没有在想我时,说明“我想你了”。这个荷景中不仅有故乡的荷,还有词人思念故乡的友人,还

8、有他最爱的家人,固然就更喜欢这样的荷景了。】6、诗歌中的“情”是由一点一滴的“景”灌溉而成的,诗歌中的“美”是由一丝一寸的“情”编制而成的,词人眼眸中的美景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份深情,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两处的荷景是有联系的,由眼前荷想到了故乡的荷,把它们串在一起的是词人内心浓浓的乡思之情啊。 (板书)眼前荷乡思故乡荷7、自古以来,乡愁大多是阴郁的、悲伤的、痛苦的,如李清照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又如席慕容的诗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而这首词中的乡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启发呢?(我们请这排同学来回答一下。有同学说淡然、轻松、格调清新、没有太多的痛苦

9、。)【师小结:异乡的荷景很美,故乡的荷景更美,但是这不影响作者赏荷念荷的心情。作者思家,却没有痛苦不堪,作者想念家人,却没有悲痛不已,眼前的荷虽不是故乡荷,也依旧美丽芬芳,故乡的荷虽不能触及,在梦中也仍旧温暖可人。作者语出淡然,这乡愁便如薄雾轻烟,格调轻柔,如梦如幻。诗歌可以美得轰轰烈烈,也可以美得恬恬淡淡,思乡可以是点点离人泪,也可以是缕缕荷风香,当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地点而远离故土时,何不让自己过得洒脱些?活得自在些?像清真居士一样,带点雨后清荷的淡悠,“小舟载酒樽,引我入清梦”的坦然,待梦醒时分,拥有的,不是李煜的“一晌贪欢”之后的孤独和落寞,而是明日阳光依然灿烂的潇洒和哀而不伤的自如!】

10、四、回味【总结板书】荷 乡 景 情 =借景抒情,见景生情=洒脱自在、哀而不伤清新明丽 深刻轻柔 (总结时写) (升华时写)(先写) (后写) 作者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两幅清新明丽的荷景图,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倾诉他内心的情感,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他那哀而不伤的羁旅之情和洒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周邦彦身上,我们更是懂得了,有时候,放下是一种从容,是一份收获,更是一次成长!五、珍藏在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带一点淡淡的荷香,带一点温柔的阳光,带一点对家的牵挂,再带一点从容和洒脱,背下这首词,珍藏一生,怀念一世。【课后反思】这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要深入形象的解读文本,却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一一风荷举”的解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景物和情感的解读是到位了,但是画面的美感却多了些许缺憾,主要是在于教师对诗歌的体会还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将文本的美带给学生,针对此,我想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无穷的,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参与来深入文本,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