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03698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471 大小:1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71页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71页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71页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71页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汇总(4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机械运动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本章考点主要有:长度及其测量、时间及其测量、运动描述(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平均速度。常考热点是物体运动描述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长度及其测量本考点考查方向有:一、物体长度的估测;二、长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物体长度的估测:估测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通常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背景材料为载体,重点考查对生活中物理量的掌握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是估测题的常考内容,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

2、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估测题经常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长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长度测量,在中考中出现的考题较多,考查方向主要是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方法,目的是考查学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考题内容常见于:一、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判断刻度尺放置是否正确或存在的问题;二、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指出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三、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让考生进行正确读数(有时会出现被测物体一端与非“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还应注意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

3、和填空题。选择题:常见于物体长度的估测。物体长度的估测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经常和时间、质量、速度、温度、电流等物理量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填空题:常见于长度测量。物体长度的测量一般都会以填空题形式出现,让考生把正确测量数值填入“空”里。这里还应注意的是:一、要填的“空”的后面是否带有单位,有单位的直接填入数值,没有单位的一定带上单位;二、要填的“空”后面是否给出选项,给出选项的要选择选项内容,没有给出选项的要做到准确、简短、精炼。2.时间及其测量时间及其测量的考查方向、考题形式与长度及其测量无异,这里不再赘述。对时间的估测注意积累一些经验值,如: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正常人脉

4、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81s;普通中学生百米成绩约为15s、百米世界记录约为9.8s;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国歌播放一遍约为46s等。3.物体运动的描述本考点考查方向有: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的选择与物体运动相对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有关。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描述不同。常见考题题干内容有:汽车的运动(以车外物体为参照物描述车或车内人的运动、以车内物体为参照物描述车内人或车的运动),天体与飞船的运动(云遮月、飞船的对接、同步卫星等),电梯的运动(电梯内外人或物体的运动)等。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

5、选择题居多。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和物体运动速度或其他部分内容,其主要考查物体运动描述的理解,不会出现整个考题都是考查运动描述的问题。填空题: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向与选择题无异。但这里需要注意要填的“空”后面是否给出选项,给出选项的要选择选项内容,没有给出选项的要做到准确、简短、精炼。4.平均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较多,所以理解、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

6、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解答有关平均速度的问题,首先要分清要求的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一定要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本考点考查方向有:对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平均速度简单计算、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和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对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速度和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平均速度大小的判断。对于选择题一般作为一个题干存在,对于填空题可以作为一个选项存在。此考点的考查一般比较简单,属于概念性考题。此考点有时也会出现对物体运动速度的估测,此问题同样也作为估测题的一个题干出现在考题中,考生需要记住常见的物体运动速度: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7、;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等。平均速度简单计算:顾名词义,就是考查考生对平均速度的计算能力,同样属于简单题。题目出现在选择题中,以一个题干出现,有时也会结合图像信息题;对于填空题一般作为一个选项,并和其他考点结合存在于填空题中。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就是给出物体运动的图像,要求学生读懂图像给出的信息,从图像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解答。图像信息一般分为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在此基础上找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并加以解决。此考点的考题也有两种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很好的从图像信息中找出

8、需要的信息,都可以很好的解答此题。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考卷中出现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题概率较低,但平均速度的作为必考的实验探究之一,还是需要加以重视的。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种形式,并以选择题较为常见。选择题:选择题是本章的常考题型,本章出现的选择题一般为一个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本章出现的选择题,常考热点一般是物体长度的估测,物体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与简单计算和读图并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几个方面。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看清题干具体内容,并结合对每个考点详细分析,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填空题:填空题也是本章的常考题型。在填空题中,考查物体长度测量(刻度尺的使

9、用)、物体运动描述、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居多,所占分值在2-3分之间。实验探究题:本章的使用探究题就是平均速度的测量。在历年中考中,出现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题不是很多,但测量平均速度是物理实验探究必做内容一定要引起重视。实验探究题以测量小车平均速度为主,主要考查实验步骤是否合理,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也就是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此实验内容还会涉及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等。以近三年中考真题为例,呈现考点常考题型【考点一】长度及其测量典例一:(2019宜宾)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m; B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C中学

10、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5s【答案】A。【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高度在身高的二倍左右,故A符合事实;B、十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1s走两步,每层楼间隔约为20步,时间应为30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典例二:(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刻

11、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典例三:(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 【答案】2.25。【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

12、,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故答案为:2.25。【考点二】时间及其测量典例一:(2017临沂)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g; B蜗牛爬行的速度约0.5 m/s;C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的电流约3.2A;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答案】A。【解析】参考一个鸡蛋约50g,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g,故A符合实际;若蜗牛爬行的速度为0.5m/s,按这样计算,2s爬行1m,故B是不符合实际的;若家用

13、电风扇正常工作的电流3.2A,那它的额定功率为704W,正常工作1小时耗电0.7度,故C不符合实际;多数人1min脉搏跳动约6080次,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A。典例二:(2017贵港)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s。 甲 乙【答案】2.50、110。【解析】(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

1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50s=110s。故答案为:2.50、110。【考点三】物体运动的描述典例一:(2019邵阳)学校大课间操时,小明同学在跑道上向前做慢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蹬地的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后;B小明看到跑道在往后退,是以小明为参照物;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运动状态不改变;D小明在慢跑时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答案】B。【解析】A、小明向后蹬地时相对地面鞋向后运动,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

15、。B、跑道在往后退说明跑道是运动的,跑道和小明之间距离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故B正确。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速度不变,方向变化,所以小明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D、小明无论是慢跑还是站立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的重力,所以压力不变,站立时受力面积是两只鞋底面积,跑步时是一只鞋底的面积,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D错误。故选B。典例二:(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答案】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解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相对高度减小,所以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答案为: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考点四】速度与平均速度典例一:(2018青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