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364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精品导学案(24-27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24司马光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司马光”。司马光是古时候宋朝人,复姓司马,名字叫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了。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认识他,和他交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二)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

2、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知识与能力1.会认“司、跌、皆、弃、持”5个字,会写“司、庭、登、跌、众、弃、持”7个生字。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初步感知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进而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适当地描述孩子们当时的表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感受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描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优点。三、字词运用(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s tng

3、dng di zhng司马光 庭院 登瓮 跌没 众人 q ch ji 放弃 持石 皆有(二)多音字没: 得:m(淹没) d(得分) mi(没有) di(非得)(三)近义词登攀 戏嬉 皆都(四)反义词 里-外 有无 假真 大小 哭笑 进退四、示范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通句子, 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学习提示: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划分古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划分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流畅。3.梳理小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4、/破之,水迸,儿/得活。 练习体会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练习读一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古文的韵味,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六、精读领悟(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1.问题引领:请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2.学习提示:(1)可以对照注释和上下文逐句来理解这个故事。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2)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描述孩子们当时的表情,渲染当时的气氛,也可以把孩子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和同桌交流,把故事完整流利地讲出来。3.梳理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

5、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二)理解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特点。 1.问题引领:(1)带着理解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2)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2.学习提示: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来思考。 3.梳理小结:(1)读懂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孩子。(2)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需要借助注

6、释才能理解它的主要内容。(三)借助图画,运用“图忆法”背诵课文。学习提示:先自己练习背诵,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六、动漫微课(一) 司马光砸缸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二)认识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

7、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他生平著作甚多,由他主持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我国自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七、巩固提高(一)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再组词。挺()( ) 逗()( ) 铁()( ) 待()( )拍()( )(二)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一()水缸 一()石头 一()毛巾 一()庭院一()小孩 一()假山(三)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 去( )句意:( )(四)照样子

8、,改写句子。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缸被司马光砸破了。)1.小羊把青草吃完了。( )2.明明把地扫干净了。( )(五)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后,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答: (六)简单说说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_参考答案:(一)庭 庭院 登 登山 跌 跌倒 持 保持皆 皆是(二)个 块 条 个 群 座(三)皆:全,都 去:离去,离开小孩都扔下他离开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瓮,水从瓮中涌出,那个小孩得以活命。(四)1.青草被小羊吃完了。 2.地被明明扫干净了。(五)其他的小孩都扔下落水的小孩离开了。他们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得大喊大叫,跑去找大人。(六)这篇

9、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写文章的一种文体。语言非常简练。有些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的句子的结构也和现代汉语不同,需要借助注释才能正确理解。8、 比较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尝:曾经。戏:玩耍,嬉戏。 语曰:对说。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然:这样。瞳子:瞳孔。 1.请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2.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参考答案:1.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

10、非常明亮吧?”徐孺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2.徐孺子的回答妙在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九、检测反馈(一)读拼音,写词语。 ji tng dng go zhng rn fng q di do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A没有B埋没 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A离开 B距离 C除掉(三)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队。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

11、出来,小孩得救了。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四)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儿戏于庭。_。2水迸,儿得活。_。(六)课内阅读。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2)众皆弃去()(3)光持石击瓮破之()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七)课外阅读。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头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然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