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3579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4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8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PPT课件(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 5 七律 长征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 1976 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主要作品 沁园春 雪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等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创作背景 关于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 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 红军取得了四次反 围剿

2、 的胜利 后来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造成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 开始长征 北上抗日 1935年1月 在长征途中 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 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经过福建 江西 广东等十一个省 爬雪山 过草地 历尽艰难 行程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 第二 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 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长征胜利结束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大渡河 大雪山

3、水草地 吴起镇 会宁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横渡 w iy b w n y d 字词学习 m n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我读 长征 红军 不怕 远征难 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包括四联 红军

4、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赏析 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气势雄伟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 金沙江浊浪滔天 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雾气蒸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

5、闲 总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 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承 千山 以五岭 乌蒙为代表 绵延不断 逶迤 腾 五岭 突出奔腾气势 乌蒙 磅礴 形容其巍峨高大 走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 正是为了反衬红军 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6、桥横铁索寒 承 万水 以金沙 大渡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 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金沙水拍云崖暖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 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 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 大渡桥横铁索寒 1 寒 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 寒 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 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 寒 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 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 暖气蒸腾的实景 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暖 一

7、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更喜 三军 专指 红军第一方面军 二方面军 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 红军二 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 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 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完成长征的任务 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 三军 一词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 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提问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 征难图 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 说说理由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征难图 一 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8、二 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 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写作特点 1 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2 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承 万水 二字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对偶 颈联 互动分析结构小结 首联 开宗明义 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 承 千山 以五岭 乌蒙为代表 颈联 载 万水 以金沙 大渡为典型 尾联 总结全诗 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感悟远征难 1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 你能一一概括吗 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9、 2 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红军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和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和 课堂小结 概括了 长征 歌颂了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生命力 战斗力 艺术特色 1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2 夸张手法的运用 历程 革命英雄主义 瑞金 突破敌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巧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陕北吴起会师 1935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基本路线 拓展延伸 一 多音字组词 蒙 m n m n

10、m n 横行霸道 h n h n 蒙古包 蒙骗 蒙蒙细雨 随堂练习 横 蛮横 二 读课文 回答问题 这首诗是围绕 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 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 征难图 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攀 五岭 越 渡 抢 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 只等闲 乌蒙山 金沙江 泸定桥 岷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坨主峰顶建立了纪念塔 塔为五角形 共五层 高十余米 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九个红色大字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

11、残 例如 1943年9月 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 秋季大扫荡 仅三个月的时间 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 烧房54779间 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 抢走耕畜19300余头 毁农具172600余件 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 历史背景 寇 k u 冀 j 批 p 副 f 榴 li 抡 l n 刀l n 材 悬 xu n 沸 f i 涧 ji n 雹 b o 叽 j 屹 y 悦 yu 屈 q 生字 日寇进犯游击奋战转移险要沉着射击始终顶峰悬崖沸腾攀登依托山涧仇恨屹立眺望喜悦冲锋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手榴弹 字词学习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热血 xu 沸腾 后两行是

12、描写日寇的 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大举进攻坠 zhu 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读下列词语 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 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 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1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根据意思写词语 全神贯注 2 处在高处 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居高临下 3 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粉身碎骨 4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屹立 1 齐读课文 说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整体感知 2 请给每一部分标上小标题 第1自然段 接受任务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4 5自然段 6 9

13、自然段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事情发展顺序 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 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的什么事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 和敌人英勇作战 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一 学习 诱敌上山 部分 默读第2自然段 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 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读给大家听 解读 壮举 壮言 感悟精神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让敌人走近了 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 g 振林打一枪就大吼 h u 一声 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 l n 一个圈 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 b ng 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

14、准敌人射击 1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 神态 动作描写 2 从这些词语中 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对日寇的痛恨 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3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 再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二 学习 引上绝路 部分 默读第3自然段 哪些语句表现了他们的壮举 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并在旁边批注他们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 zh n 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 斩钉截铁 是什么意思 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表现了班长的坚决果断 体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决心和不畏

15、牺牲的精神 2 绝路 在文中指什么 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tu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狼牙山东西 东南各长15公里 面积为225平方公里 环山共有五坨36峰 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 西 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 山势险峻 东 南两面稍缓 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 闫王鼻子 小鬼脸 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3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4 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为了能让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我宁可牺牲自己 5 此时的班长会想什么 不是 五位壮士把自己也引上了绝路 6 其他四位战士又会想什么 请联系他们的行为说一说 班长做得对 我们要把敌人一网打尽 牺牲

16、我又怎么样 只要能保证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撤退 在所不辞 战士 士兵壮士 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勇士的意思 五壮士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7 这时 你认为称他们为 五壮士 合适 还是 五战士 合适 为什么 三 顶峰歼敌 部分 请你默读文章4 5自然段 哪些语句表现出了他们的壮举 请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四字词语在旁边写出对五位壮士的评价 他刚要拧开盖子 马宝玉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抢 夺 插 举 喊 顶峰歼敌 文1 顿时 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 雹子 说明石头砸下非常 非常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的决心和与的英雄气概 迅猛 有力 英勇杀敌 敌人血战到底 顶峰歼敌 文2 四 学习 英勇跳崖 部分 当他们跳下悬崖时 他们的口号响彻天空 他们豪迈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这是怎样的声音 大家齐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眺望 望望 狼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