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

上传人:牙** 文档编号:12703522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三单元 第8讲 细胞呼吸(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训练(8)【基础题组】1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解析:选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A错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ADP转化成ATP需要能量的输入和ATP合成酶的催化,C错误、D正确。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导致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动物细胞供氧不足时,将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为乳酸和CO2解析:选A

2、。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糖类相比,脂肪的碳氢比例高,因此有氧呼吸过程中,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释放的能量多,A正确;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O2,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没有H的积累,C错误;动物细胞供氧不足时,将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D错误。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B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C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解析:选B。本题考

3、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细胞呼吸速率明显加快,A错误;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则说明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可促进细胞呼吸,B正确;酵母菌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4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ABC D解析:选B。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和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表示细胞呼吸中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B正确。5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很多人开始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

4、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解析:选D。人进入高原后,由于氧气含量下降,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内环境pH略有下降,A正确;O2浓度降低,无氧呼吸增强,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B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C正确;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的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

5、氧气减少直接影响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6甲、乙两个三角瓶中有等量葡萄糖液,向甲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向乙加入由等量酵母菌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甲乙均有酒精和CO2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B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C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D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解析:选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都能产生酒精,说明都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参与无氧呼吸的酶种类相同,A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甲瓶中活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

6、程中会产生酶,故随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B正确;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C正确;乙反应体系中不含酵母细胞,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实验结果否定了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D错误。7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B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C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D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

7、ATP多解析:选D。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有氧呼吸中能量主要来自于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H和ATP,C正确;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与有氧运动有关,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有氧呼吸少,D错误。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的C剧烈运动时

8、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选B。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比例是424,A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正确;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正确。9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 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

9、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010 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20 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2)实验结果显示,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作用。解析:(1)据图可知,在010 d内,两个冷藏箱中CO2/O2的值基本不变,且等于1,说明该时间段内蓝莓细胞只

10、进行有氧呼吸,因此010 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既有有氧呼吸,其产物为CO2和水,又有无氧呼吸,其产物有CO2和酒精。20 d后CO2处理组冷藏箱中CO2/O2的值大于1,说明蓝莓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其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10 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答案:(1)线粒体内膜

11、水和酒精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抑制【能力题组】10.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从试管中的水取样不能检测到有酒精产生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选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A正确;从试管中的水取样不能检测到有酒精产生,B正确;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酶活性降低,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C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

12、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存留在酒精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11下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释放解析:选B。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会不断水解为葡萄糖,导致淀粉的含量下降,葡萄糖的含量上升,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甲,A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因细胞呼吸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总量越来越少,B正

13、确;在暗处,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但会发生细胞呼吸,C错误;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仍有CO2释放,D错误。12把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经检测,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a摩尔,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b摩尔。以下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b摩尔B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b摩尔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2b摩尔D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6a3b摩尔解析:选B。图示装置测量的气体变化量是呼吸作用消耗O2和产生CO2的差值,有氧呼吸分解1摩尔葡萄糖需消耗6摩尔O2,生成6摩尔CO2,CO2生成量和O2消耗量相等;

14、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1摩尔葡萄糖不消耗O2,生成2摩尔CO2。气体总量增加b摩尔,全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说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0.5b摩尔。装置中的葡萄糖减少了a摩尔,则有氧呼吸消耗O2量(a0.5b)66a3b。呼吸作用产生CO2量6a3bb6a2b。13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所示的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解析:

15、选B。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相等,即RQ1。当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大于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时,表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差值越大,无氧呼吸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因为B点的RQ小于A点的RQ,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B正确;呼吸熵(RQ)表示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并不代表细胞呼吸强度,D错误;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A点与B点之间,C错误。14如甲图为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_,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2)甲图中有氧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