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上传人:牙** 文档编号:12703520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八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训练(25)【基础题组】1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选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2、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2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解析:选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通过Na通道大量内流有关,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峰值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D正确。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神经元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解析:选B。神经元中没有特有的基

3、因,基因在神经元中选择性表达,A错误;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解析:选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A正确;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效应器上也存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

4、开放,D错误。5据报道,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瞄准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前部的细胞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阿米巴体内存在一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脑前部的细胞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B侵入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C阿米巴体内存在的这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是在人体大脑细胞里的核糖体中合成的D阿米巴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解析:选C。神经递质被突触小泡包裹后以胞吐的形式释放,A正确;侵入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B正确;阿米巴是一种变形虫,其细胞内存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C错误;阿米巴是单细胞生物,属

5、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D正确。6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解析:选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7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适宜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

6、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指针也能偏转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示的电位,即60毫伏D图2的C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解析:选C。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由于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不同时兴奋,所以两个电极之间会出现2次电位变化,导致指针偏转2次;如果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置于膜的内、外两侧,由于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电位差,所以也会导致指针偏转;图1电流计的两电极均位于膜外,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的两电极处都为正电位,

7、指针不偏转,不能测到电位变化;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解析:选A。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

8、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正确。9压力过大会导致机体产生焦虑感,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图为该生理过程中通过突触相连接的两个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刺激引起焦虑紧张时血液中多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改变。其中,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是通过(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在该调节中体现了反馈调节和两个特点。(2)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下,机体免疫能力减弱。原因是:在中成熟的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产生量减少,影响体液免疫;另外,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减缓,会影响。(3)若在图中,a点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则该处膜外电位变化为,该变化主要是细胞膜

9、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的。刺激后只能在b、c、d三个位点中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解析:(1)外界刺激引起焦虑紧张时,机体通过大脑皮层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过程既有神经系统参与,又有激素参与,因此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在该调节中体现了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两个特点。(2)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下,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淋巴因子产生量减少,影响体液免疫;另外,会使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减缓,影响细胞免疫,因此机体免疫能力减弱。(3)若在图中a点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该处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膜外由正电

10、位变为负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在a点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后产生的兴奋能传到b、c处,不能传递到d处,所以b和c处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答案:(1)神经体液分级调节(2)胸腺淋巴因子细胞免疫(3)由正变负b和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能力题组】10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

11、会发生两次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选C。静息时钾离子的分布是内高外低,所以甲(膜内)处钾离子浓度比乙(膜外)处高;图2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右电极处电位呈负值时,左电极处电位仍呈正值,此时装置可以测到电位变化。11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C由两图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

12、透性更高D图1中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选C。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时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由两图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Na通道通透性更高。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12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解析:选B。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化学信号),产生兴奋(电信号),A正确;Na通道开放前

13、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图示细胞膜上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Na通道分别行使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正确。13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抵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D局部麻醉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

14、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Cl通道打开,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都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阻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图示过程。14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间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这种电位分布主要是外流的结果。(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发生次偏转。(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有效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图,原因是兴奋在该图结构中传递时信号经过了的转变。解析:(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2)测量静息电位时,需要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细胞膜的两侧。(3)若按甲图的连接方式,在a处进行刺激,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需要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答案:(1)外正内负K(2)把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两(4)乙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5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