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传人:牙** 文档编号:12703511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通用版】 第九单元 第35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训练(35)【基础题组】1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加剧ABC D解析:选D。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2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

2、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B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解析:选B。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等。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可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故B项措施不可行。3通常天气预报中会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解析:选D。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

3、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等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验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解析:选D。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N、P等矿质元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

4、N、P等矿质元素有关。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P等,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5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解析:选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降低生物的多样性,A、B错误

5、;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性样,D错误。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选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

6、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正确: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7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BC D解析:选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

7、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8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选C。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9湿地类型众

8、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进行传递。(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保护。(4)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

9、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有人说:“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1)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存在着低地和高地,发生了环境的改变,这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引起芦苇、碱蓬、柽柳等的镶嵌性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传递。(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建立自然保护

10、区属于就地保护。(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答案:(1)水平样方(2)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4)间接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能力题组】10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11、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解析:选C。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主要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左右。11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

12、,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A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解析:选D。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A正确;浮萍分泌的有关物质能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说明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B正确;浮萍与藻类之间争夺阳光等环境资源,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D错误。12(2014高考江苏卷)下列关

13、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

14、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13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群体间群体1与群体2群体2与群体3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15.1%16.2%15.3%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选A。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这说明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了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14(2016高考江苏卷)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

15、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光合放氧厌氧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解析:(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