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02688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教学设计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木笛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初读感知,字词学习1导入,揭题。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3字词学习: 闪过一丝悲戚涌出苦涩的泪水要求苛刻 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无声晕染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如泣如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正确流利练读课文,强化生字识认。2边读边想理出思路,不断走近人物。自读

2、与同学交流读结合。鼓励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3探索文本表达特点,悟读叙述重点。引导:这个故事主要围绕什么来讲述的?请在最能拨动自己心弦的地方细读,读出自己的感动,读出自己的见解。4主要内容:朱丹因为_而拒绝演奏欢乐曲目被取消比赛资格。朱丹因为_而重新被丹麦音乐大师免试录取。(因为考试中让朱丹吹奏一曲表现欢乐的乐曲,他拒绝吹奏,最终放弃考试。后来大师听到了他出色的演奏,同时被他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所以破格录取了朱丹。)细读课文,品味情感1品味考试竞争的激烈,读523节。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呢?这是一场要求 苛刻 的考试。这是一场竞争 激烈 的考试。2教师引导学生品文嚼字,咀嚼文章的味道。 当

3、朱丹看到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时,他是怎样的神情?(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为什么悲戚?为在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抽到这样的考试题而难过、悲戚,它的沉痛的心情使他无法演奏。他会本能的拒绝,但同时又预感到,拒绝可能使他失去机会,然而对一个木笛手来说,展示自己的吹奏才华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真的舍不得失去这次机会,所以他痛苦、悲戚。他可能还会想到,在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然出示这样的试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引导学生细读第9自然段后面的文字,在读中反复体会词语“悲戚”、“沉默片刻”“歉疚”的内涵。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朱丹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行为向我们召示了什么?他为什

4、么要这样做?对民族爱憎的渲泻对日本侵略者残暴罪行的痛恨对被屠杀同胞的深深缅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呼唤用一颗爱国之心牢牢地捍卫自己和民族的尊严体现了对历史责任感的承担勿忘国耻点拨:评委们对朱丹的表现,有什么反映?为什么这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为什么“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他们会怎么想?面对大师的宣布,朱丹为什么会“流出苦涩的泪”?(为大师的不理解而难过,也为自己失去了难得的机会而难受,但在良心和正义面前,他是胜利者)假如此时你是朱丹,会怎么做?(一边是历史的责任,一边是个人的事业追求它拷问着人的良心、良知和对价值观的选择)这次考试对朱丹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选 抉)择。(选择与抉择的辨析

5、,突出朱丹的爱国之心。)朱丹给你的深刻印象是什么?结合第三自然段人物外貌描写品味、想象。(“纤弱”,普通。虽然身材纤弱而相貌普通,但人品如梅花临寒,性格如梅树坚韧。引学生走进朱丹崇高的精神境界)。(3)指导对话朗读。 师读旁白引读(1122自然段)(过了一会,大师冷峻的问;朱丹回答。),随机指,两名同学分别读朱丹的话和大师的话。 师指导朗读。朱丹的语气应该是沉重的、坚定的。大师的话应该是充满疑惑的。(再找一组同学读直接读对话。同桌读。展读。自由选择角色读。) 在大师与朱丹的对话中,当说到了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时,很久,很久,会场一片沉寂。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一天的特殊背

6、景,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但是,评委并没有因为这答应朱丹的请求,就这样,朱丹放弃了终试。 升华感情,总结全文1转换角色,和朱丹共同走向纪念碑。指名朗读第25自然段。启导:现在,你们和朱丹一同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看到了什么?(抓住“像”、“像”、“像”、“他们他们”体会与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随机简介纪念碑和人们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注意让学生展示积累)。学生质疑:为什么在这里只出现了小孩们的悼念?(我们小孩都有了这种自发的历史责任感,多么了不起。这就更突出了我国人民不忘国耻、追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朱丹此时会想些什么?(对比想象。体会朱丹对自己做法的无怨无悔的情怀)

7、2倾听笛声,细细揣摸朱丹与大师对话。(1)这是怎样的笛声?重点品读和想象句子“笛声悲凉翩然回旋”和词“如泣如诉”,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忘灵的深切哀思;在召示人们不忘国耻)(2)大师为什么请朱丹原谅他?(不仅在于他出色的演奏,更在于他把承担历史责任看得高于一切崇高品质)(3)朱丹为什么要紧紧握住木笛?(木笛不仅把它引进音乐的美好殿堂,更使它懂得了历史的责任,同时表达出他决心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演奏好木笛的信念)。 (4)朱丹出色的演奏、强烈的爱国情博得了大师的欣赏。就这样,朱丹被录取了。 可见,朱丹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国青年。演奏木笛水平出色的人。可谓德才兼备,希望我们同学能够做这样的人。)

8、 3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审视一下文中对朱丹外貌的描写。(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通过对朱丹外貌的描写突显人物的性格,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回想一下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读课文,我们发现:朱丹的装束(一身黑色)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衣衫上的梅花:表示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仿佛把自己紧束成了一株梅树:显示出了中国人的气节。(吟诵古诗咏梅。朱丹就像梅花一样有气节)。 文中四次提到朱丹手中的木笛,找出来读一读。朱丹手中的木笛贯穿文章的始终,可见,围绕朱丹手中木笛发生的事情,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正是因为朱丹手中的木笛贯穿文章的始终,所以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就为木笛。 4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都是比较沉重的,或者说是难以平静的。请同学们记住,我们要记住历史,记住耻辱的历史,记住辉煌的历史。但是,你们不要忘记,你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有时间的话进行小练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