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二)(有答案)(已纠错)(已纠错)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2428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二)(有答案)(已纠错)(已纠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二)(有答案)(已纠错)(已纠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二)(有答案)(已纠错)(已纠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二)(有答案)(已纠错)(已纠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能力检测(二)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

2、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

3、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4、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

5、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解析:选B。B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C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

6、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解析:选C。C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

7、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解析:选A。B项,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最后说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二、(3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11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请简要赏析“暧暧远人村,

8、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答:_ks5u导学号95300038答案:这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暧暧”写远景模糊,“依依”状轻烟袅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继而,在这恬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表达了诗人归来的喜悦。5有人认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呢?请简要赏析。(6分)答:_答案:这两句诗是在记叙和描写之后的议论,确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因为“返自然”是全诗的主旨,而前面的记叙和描写也都是来突出其“久在樊笼里”得以重“返自然”之后的喜悦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9、完成67题。(11分)屈原庙ks5u明梁辰鱼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指杜蘅,香草名。6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简要赏析。(5分)答:_答案:“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

10、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7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6分)答:_ks5u导学号95300039答案: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ks5uks5uKs5u野菊ks5u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

11、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分)答:_ks5u导学号95300040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9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6分)答:_答案: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ks5uks5uks5u(1)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桑

12、之落矣,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2)“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其语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大量用“兮”,比如说屈原离骚中的“高余冠之岌岌兮,_”“_,岂余心之可惩”等。(3)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志向。答案:(1)其叶沃若其黄而陨(2)长余佩之陆离虽体解吾犹未变兮(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19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