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02200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日本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 本文为李建军博士论文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现实经验研究和理论模式构建第六章的内容。李建军作为一篇研究日本贸易政策的论文,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是围绕日本贸易政策的历史发展、逻辑演进和原因探寻而展开的。在构建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理论模式的同时,也引发出了一些关于贸易政策理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本文所探讨的主题不仅具有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而且通过对贸易政策理论框架外扩的尝试,希望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第一节 日本贸易政策演进的历史回顾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经历了传统型贸易政策、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和贸易政策重建三个主要阶段。目前来看,日本贸易政策依然处在重建之中,

2、“构建主义”战略是这一阶段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一、传统型贸易政策日本传统型贸易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明治维新以后“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产业立国”战略,确立了以“贸易立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采取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控制资本和货币自由流动的政府干预政策来培育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日本传统型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1保护贸易政策战后初期,为了恢复生产、遏制通货膨胀,日本政府实施了“倾斜生产方式”。尽管这是一种改善经济的产业调整政策,但进口贸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倾斜生产方式实为日本政府在不具有独立对外经济主导权下的一种“进口替代政策”。朝鲜战争以后,日本渡过了战后初期

3、的经济危机,确立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为此,日本政府以外汇法为主要手段,实施了限制外汇兑换和限制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对日本新兴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贸易自由化政策到了50年代末,由于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及日本重化工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双重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保护贸易政策,采取了贸易自由化政策。1960年6月,以贸易、汇兑自由化大纲为基础,日本政府提出了分阶段自由化的原则。在此期间,为了保护国内“幼稚产业”,日本政府还通过调整关税政策和运用行政指导手段,继续发挥贸易政策的经济战略作用。3出口扩张的多元化贸易政策日本经济经过战后十几年的高速增长,重化

4、工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很快,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出口扩张的多元化贸易政策。除鼓励日本企业扩大海外销售、争夺海外市场以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对外援助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等政策措施帮助日本企业进军海外市场。4强化贸易政策1969年以后,一直对日本有利的各种贸易条件先后发生了转变,为了稳固和发展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强化贸易政策。强化贸易政策共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极强化阶段。随着日本国内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布雷顿体系崩溃,为继续执行外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紧缩政策和稳定汇率政策。然而,由于消极强化政策无视日本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现实,反

5、而给日本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了经济危机。第二个阶段是积极强化阶段。随着石油危机的不断加剧,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优化经济结构,日本政府开始对贸易政策和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在成本方面,采取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减量经营的措施。同时,日本政府还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消耗资源较多的钢铁和化工等“重厚长大”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逐渐降了下来,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比重则开始逐年增加,日本产业比较优势在积极政策调整下又一次实现了转变。日本传统型贸易政策的有效实施和以下因素有关:1传统型贸易政策的确立和实施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冷战的开始,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日本重新掌握了经济

6、自主权和政策决策权。而“朝鲜战争特需”则如同一剂起爆剂,使日本顺利克服了战后初期的经济危机。经济自立以后,在美国霸权维系的世界经济秩序下,日本不仅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且还通过与美国的不对称合作,享受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发展了现代工业。2日本政府为传统型贸易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政府迫于国际压力,虽然从60年代开始实行贸易自由化,向开放体制过渡,但采取了“抗自由化”的博弈策略,利用分阶段自由化、关税调整和行政指导等手段,为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日本政府不仅通过多元化的出口扩张政策积极地为日本产业发展寻找海外市场,而且积极牵头组织产官学之间的联合研究,促进产

7、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日本最终跨入了先进工业国家的行列。当然,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汇率制度的变化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不仅美国霸权开始衰落,而且世界各国也先后出现了经济危机,日本以“贸易立国”为基础的传统型贸易政策变得不可维系,最终走向了衰落。二、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冲突和贸易摩擦也开始扩大。在经济增长模式方面,日本逐渐放弃了外需主导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向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在贸易政策方面,则采取了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日本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1金融自由化为了缓和日美贸易摩擦,经过日美

8、协商,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在推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放弃了对外汇交易的“实际需求原则”和“外币换为日元”两条规则。按照新规定,日本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由此,日本的货币市场便直接的跟国际货币市场连接了起来。2广场协议作为日美协调政策的日本金融自由化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日美贸易摩擦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了防止美国对外收支不平衡危害世界经济,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和各国央行行长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协议签署后,为缓解美国收支不平衡,日本政府采取了日元升值措施。日本政府的国际协调政策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3两次前川报告金融

9、自由化和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反而是日本经济出现了“日元升值萧条”的现象。为了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解决国际经济冲突,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即确定了把日本“外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两次前川报告之中。在这两份报告中,日本政府分别就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提出了具体措施,以确保日本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最终实现。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的实施受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国际金融体制变化的影响浮动汇率制以后,由于资本流动的限制越来越少,金融资本的流动和交易开始脱离实体经济,左右汇率

10、的力量从商品贸易转向了通货领域。随着金融自由化的逐渐深入,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取消了外汇管制。这样,在资本自由流动和巨额贸易顺差的支持下,日本对美的金融证券投资越来越大。货币经济发展不仅鼓励了日本购买美元的行为,而且扭曲了外汇汇率。美元汇率的不平衡上升和美国的贸易逆差,促使各国不得不采取政府间协调政策来纠正外汇扭曲,以防止世界经济出现动荡。协调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2现实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在里根政府的时代,为了和苏联对抗,美国采取了“强大美国”和“强大美元”的强国政策。这不仅造成了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而且给美元造成了升值压力。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本位为基础的,美元暴跌对世界

11、经济必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各国纷纷采取协调政策就不足为奇了。对日本来说,除了经济上过度依赖美国以外,由于日美同盟对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作用,日美政治关系就成了日本采取协调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3日本想成为“国际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的“雄心”在每一个经济强国的眼里,政策协调的目的都是要让经济伙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同时自己又不用作对方想要做的事,任何国家的政策制订都不是利他主义的。因此,没有日本政府的主观愿望,单靠外压迫使日本采取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是难以想象的。日本政府采取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以后,虽然经济在短期内实现了增长,但因为受到协调主义和通过自我牺牲给予美国一定的政治关心式的照顾贸易等

12、因素的影响,采取了超缓和的金融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了经济泡沫,引发了长期经济停滞。因此,很难判断日本政府采取的这种贸易政策到底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还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三、贸易政策重建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经济停滞,日本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开始弱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日本的工业化发展已达到顶点,所以日本经济才会出现长期停滞,是工业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低迷。由于失去了经济的有力支撑,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在进行贸易政策重建的基础上努力复苏经济。关于日本贸易政策重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1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重塑产业比较优势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产业受到前后两面夹击:在高新技术和高

13、附加值的领域,日本竞争不过美国,在某些方面甚至受到NIES的威胁;在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等大众消费品方面,日本竞争不过NIES,甚至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尽管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本身并没有倒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增强,但是与美国和NIES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日本的竞争力相对减弱了。为提高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现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日本政府不仅制定促进信息化发展的“IT立国”战略和重塑传统产业优势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而且采取了减税和产官学联合开发研究等措施。2促进日元的国际化在开放的国际经济条件下,日元汇率的变化(升值)和其贸易政策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日元的升值和剧烈波动不仅造成了日

14、本产业竞争力下滑,而且因为成本上升,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转移生产,导致日本的国家竞争力下降,这些都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特别是90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危机,使日本政府认识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有捍卫和强化日元国际地位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的稳定。为此,日本政府不仅加强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而且通过产官学三方共同努力来推进日元国际化。3贸易政策的构建主义日本贸易政策演进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国际协调型贸易政策之所以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经济战略的失败。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演进历史明白无误的表明,日本中长期的基本国策以及在制定国家战略方面一直存在着体系性的欠缺。面对新

15、的国际经济形势,日本政府一改以往只重视多边贸易,轻视区域和双边贸易的政策姿态积极寻求区域和双边合作的可能性,力争在区域合作中特别是东亚区域化合作中取得主导权,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圈。贸易政策重建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日美关系日本政府加强东亚区域合作的意识增强,虽然是日本贸易政策重建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日美两国的政治经济传统,贸易政策重建乃至日本企图构建东亚经济圈的战略计划,都将把日美关系作为实施区域战略的前提,日本政府绝不可能把美国排除在日本的东亚合作战略之外。日美关系必将对日本贸易政策重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2中日关系如果没有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区域性大国的深入合作,东亚合作就只能是一种愿景。尽

16、管中日合作符合日本的长期战略,但日本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担心以及由此产生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两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中国政府多次主动提出的加强中日经济合作的建议,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做出富有诚意的答复,反而为了和中国争夺东亚地区的领导权,将中日合作一拖再拖,这实在令人遗憾。因此,日本政府能否拿出改善中日关系、促进中日合作的诚意,将成为日本贸易政策重建的关键因素。3区域意识日本贸易政策重建能否成功,除了应该处理好大国间的关系之外,区域意识认同也非常重要。就东亚而言,能否形成社会文化共识,将决定东亚区域化的长期稳定。因此,如何建立东亚信任机制和区域意识,就成了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日本无疑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取信于东亚各国,将是日本构建主义长效机制的基础。第二节 日本贸易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