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

上传人:maba****g123 文档编号:12701929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研究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岛余生哈尔滨市第116中学 于 涌一、教材分析荒岛余生一文编写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该单元以探险为主题。本文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课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故事情节,而主要是写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进而理智地战胜困难的心理变化的历程。这篇课文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值得引导学生关注的。学习本文可以结合整部名著的阅读来进行,教学时可以参照书后的名著导读来进行。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了指读、出声读等独立朗读的方式后,应掌握快速默读的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在熟

2、练掌握快速默读方法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针对课文故事情节简单,注重心理变化历程描写的特点,可以结合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给学生的精神领域注入一剂战胜困难的良药。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学生通过快速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明确在逆境中要主动发掘有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实施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3、学习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初步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挖掘主题,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会生存。3、教学方法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促悟,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真正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4、学法指导悉心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文章表达的内容。从主人公的美好品质中,找到自己前行途中的明确方向。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时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退呢,还是迎难而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

4、国著名作家笛福的小说荒岛余生,看看主人公鲁滨孙在被困荒岛时是如何面对困难并顽强生活的。 首先,让我们走近作家,走进作品。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语句。第11段末句:“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鲁滨孙是怎样产生这种认识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心态变化历程。(三)研读赏思:一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同学们边听读边勾画出表明鲁滨孙初到荒岛时心情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此时的鲁滨孙内心充满了伤心、绝望、孤独、沮丧,他的这种心情后来是怎样得到改善的呢?请同学们自

5、由朗读课文第2、3两段。1、文中第2段的“另一种力量”指的是什么?理智。2、鲁滨孙运用这“另一种力量”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3、具体指出鲁滨孙考虑到了他此时具备的哪些“好事”。、同船的11人只有他一人在海难中活了下来。、他有充足的必需品及工具以保证生存。 至此,鲁滨孙通过理智的思考,解决了他到荒岛后的第一个难题是否要生存下去的问题。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他开始了怎样的生活?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9段,列举出,他为了维持并改善自己的生活,做了哪些事? 计算时间、收集小物件、打造木栅栏围墙、觅食

6、。1、他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为什么还要计算时间?用文明社会的方式让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活着的,表明他充满了活下去的信心。2、鲁滨孙历次从船上搬运物品的过程中,收集了哪些物品?、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三本很好的圣经;、几本葡萄牙书籍、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籍;一条狗和两只猫。3、鲁滨孙是如何评价他所收集的物品的,收集的目的是什么? “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表明鲁滨孙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要细致地活下去。4、他还缺少哪些物品?墨水、工具、针线等。5、在众多物品中鲁滨孙觉得哪一样最重要?为什

7、么?墨水。作为文明社会的人的必须品,为后文写日记做铺垫。6、文中是怎样突出打造栅栏围墙的艰辛的?强调耗时之长。“一年整”、“很长久的时间”、“两天”、“第三天”。7、既然造栅栏如此艰难,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他为了使居所更有“家”的感觉, 更安全,更看出他的执著、实干。8、为了维持生存,觅食是每日的必修课,为什么略写?请同学们补充原著中关于“食”的情节。因主题而定。补充情节:做筛子、烤面包、喝羊奶、打猎等。 供生存的物质是比较充足的,这使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有了物质保障,从而解决了他的第二个难题:物质问题。三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来自于文明社会的鲁滨孙更需要精

8、神领域的支持。接下来看看他是怎样构建他的精神王国的。默读课文第1012段。1、鲁滨孙记日记的目的是什么? 写给自己每天看看,让自己活得明白,表明自己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走失。2、在不幸处境中鲁滨孙是如何安慰自己的? 比较好处和坏处,得出一个教训:“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即文章的主旨。3、勾画出表明鲁滨孙心理变化的语句。 “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四)、鲁滨孙经历了生存、物质、精神三个阶段的思考,终于战胜了初上荒岛时的恶劣情绪,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这三个阶段的思考与发展折射出了

9、人类优秀品质和理性思维的光辉,更可以看作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领略了这个过程,你是否有所收获呢? 请你说说文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能让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并以“ 的鲁滨孙”的形式来概括鲁滨孙的形象。四、拓展迁移 挫折与困境如同暗礁,随时潜伏在生活的海洋中,当你不小心“触礁”时,是否会用鲁滨孙的坚毅、执著、乐观去勇敢地面对呢? 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鲁滨孙一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做坚毅执著的人,在人生的海洋中战胜“暗礁”绽放自己的光彩。五、布置作业1、积累课文中鲁滨孙对生活感悟的哲

10、理性语句。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么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附:板书设计荒岛余生 笛福绝望沮丧 坚毅 执著 乐观稍有好感教学反思 对于新课程的探索,经历了最初的迷惘无措,在多方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理清了思路: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的、质朴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于是,这样的理解,便渗透在了我的教学设计始终。 荒岛余生一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编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这篇课文不像学生以往阅读的小说那样情节丰富曲折,而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备课时,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及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为了把这些内容更清晰更全面地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而

11、又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我制订了启发点拨式的教学方法,以读带讲,以读促悟,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用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充分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意图。在学法指导上,同样注重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领会文章表达的内容,进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着他的心理变化历程,进而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自己精神领域的一份财富。 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清晰简洁。一、为课堂设计贴近学生心理的导语,创设自然和谐的授课情境。二、整体感知环节,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抓住文章第11段的主旨句,直接切入分析。三、研读赏思环节,承接由主旨句带起全篇之势,用环环相

12、扣、逻辑严密的问题引领学生走入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心理描写的独到魅力,春风化雨般落实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四、以“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为宗旨,设置拓展迁移环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用坚毅、执著、乐观与勇敢去面对困难才是最积极可行的做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五、作业的布置注重积累与想像能力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在和谐流畅的氛围中结束了,但对于教学的反思才是刚刚开始,恳请各级专家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点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教材及学情的深刻剖析基础上,对教材的重组加工很富有科学性,主次分明,直入文章的主旨,以一句带起全篇。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

13、富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环环相扣的问题注重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走入文本起到了明晰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上,能够通过“以读带讲,以读促悟”的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深入文本,从文本中获取自己渴求的内容,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既领略了文学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次重塑;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使语文的教学回归本真,褪尽浮华、走入朴实。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蕾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

14、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