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70177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兴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兴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蒙兴投资集团永兴煤矿主斜井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施工单位:陕西省榆林盛博远矿建有限公司 日 期: 2013年12月20日 永兴煤矿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一、编制目的 为正确指导、科学组织主斜井井筒矿建工程的施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使该工程施工实现快速、优质、高效、低耗、安全而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二、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2. 永兴煤矿主斜井井筒矿建工程施工合同3.蒙兴投资集团永兴煤矿主斜井井筒矿建工程施工图4.目前国内先进施工设备、技术,结合本公司现有施工力量,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三、编制原则1、切实执行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

2、、法令法规及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2、方案选择以可行、可靠、有成功经验,实现安全、优质、快速、高效为首要原则。3、工程进度指标的确定,是国内较先进水平。 4、对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组织精干、能打硬仗的队伍。5、针对本工程项目建立可操作性强,运行效率高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6、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经验,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技术特征一、工程概况该矿位于子洲县城西南约4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子洲县槐树岔乡和高坪乡管辖,距槐树岔乡政府约5km。该矿紧临子洲子长三级公路,与北部通过的青(岛)银(川)高速公路、307国道连接,

3、距离约15km。建设方为蒙兴投资集团,矿井初设生产能力60万吨/年。二、工程技术特征本次施工工程为主斜井井筒。主斜井井口标高:1150.00m,倾角16,井筒净宽5.0m,斜长642.44m;落底在中煤层,标高+987.0m。主斜井每隔40m设一个躲避硐,躲避硐净宽度1.8 m,净深度2.0m,净高度2.4m。主要工程技术特段征分别如下:1、明槽段设计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5000,净高3900,基础深度325-500,混凝土地坪150,净断面积16.8,掘进断面积23.4,钢筋混凝土支护,墙部厚度450,拱部厚度450。 2、基岩段断面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5000,净高3900,基础深

4、度100-250,混凝土地坪150,净断面积16.8,掘进断面积18.9,锚网喷支护,喷浆厚度120锚杆长度:2050 ,直径20,间、排距900。锚索长度:7000,直径15.24。间、排距2700*3000 。托盘:Q235钢制。金属网用直径6的钢筋焊制。 详见附图:主斜井断面图1-15-5断面。三、工程地质概况一、地层整合区地表除中部槐树岔沟及西北部较大沟谷两侧有基岩出露外。其余部分均被松散层所覆盖,依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本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及全新统冲(Q4)。现由老至新分述

5、如下:1、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该组地层为三叠系瓦窑堡组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区内仅在3个施工的钻孔中揭露但未穿透,揭露厚度大于20m。岩性以灰绿、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薄层。2、上三叠系瓦窑堡组(T3w)该组地层为本区的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永坪组之上。(1)第一岩性段(T3w1)该段地层自瓦窑堡组底部至号煤层顶面,整合区地表未出露,仅在钻孔中见及。根据本次钻孔揭露,该段厚度一般约45m左右。(2)第二岩性段(T3w2)该段地层自号煤层顶面至号煤层顶面,整合于第一岩性段之上,整合区地表未出露,本次钻孔揭露厚度约85m左右。(3)第三岩性段(T3w3)该段地层自号煤层顶

6、面至号煤层顶面,根据本次钻孔揭露,该段厚度一般约144m左右。为一套夹煤线(或煤层)的砂泥岩互层,其中夹有巨大的砂岩透镜体。(4)第四岩性段(T3w4)该段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岩系,含号煤组,其下部为灰褐、黄褐色中细粒或中粗粒长石砂岩,之上为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深灰色、黑色泥岩,含碳泥岩及下煤层,厚1.516m;中部下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砂岩,之上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砂泥岩,深灰色、黑色泥岩及中、上煤层,在北部局部夹有矽质岩透镜体,厚度1320m,在中部中与上两煤层间距增大;上部为黄绿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深灰色泥岩中夹有煤层。3、新近系

7、上新统静乐组(N2j)本区内各支沟沟脑,各沟谷上游两侧或大面积分布于山顶及分水岭,厚度0130m,平均厚度62m,变化较大。之上多被中更新统离石组覆盖,两者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4、第四系(Q)(1)中更新统离石组(Q2)该组地层在区内梁峁之上呈片状,云朵状分布,一般厚度40m。厚度变化较大是主要耕作层。(2)全新统冲积层(Q4al)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本区较大支沟内,构成一级阶地。上部岩性为灰黄色亚砂土、粉细沙,下部为砂砾石(卵石)层,厚度13m。二、地质构造整合区内没有大的褶皱和断裂,地层总体倾向西北,倾角一般为13,局部地层有微波状起伏。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特征整合区地

8、处子洲县西南,其南部边界为子洲与子长县交界处,本区地形总的趋势是南部高而往北逐渐降低,区内最高处为东南角之高焉,海拔1320m,最低处为北部边界之槐树岔沟沟底,海拔1040m,相对最大高差280m。区内地貌形态为典型的黄土梁峁沟壑区,地表大部分为黄土所覆盖,而红土多出露在沟脑及各支沟内,基岩仅在槐树岔沟及较大支沟内有出露.1、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水层(Q4al)主要分布于槐树岔沟及其上游支沟内,由于地表多为黄土及红土层,故冲积层多由灰黄或褐黄色细粒砂、粉砂、亚粘土及砂砾石组成。厚度一般3-6m,水位埋深1-3m,现永兴煤矿在井口附近挖大口井,以供利用。其富水性中

9、等。(2)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含水层(Q2l)分布于全区山梁及斜坡,岩性为浅灰黄色粉砂砂黄土,稍具粘性,具垂直节理,含零星钙质结核,厚3.6-123.45m,一般厚40m,本层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3)松散层之相对隔水层第三系红土在区内广泛分布,其岩性为浅棕红色,具粘性和可观性,含钙质结核。为松散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的较好隔水层。二基岩裂隙含水层(1)三叠系瓦窑堡组顶界面风化砂岩裂隙水(T3w)瓦窑堡组含煤地层顶界面,经长期暴露地表,岩石多已分化,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2)三叠系瓦窑堡组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T3w)本区可采煤层为瓦窑堡组号煤层,在整合区内根据其赋存情况,又可分为上

10、和中两层,其间距仅0.74-12.58m,平均6.38,本层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第四系潜水、基岩分化带潜水,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部分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其径流是由地形较高处往较地处运移,并以渗流形式排泄四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区是以基岩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含水层与煤层直接接触,矿井开采时将直接进入巷道。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五矿井涌水量根据该矿地质资料提供,整合后范围扩大,年产量扩大。,按0.60Mt/a生产规模,预计正常涌水量13.9m3/h ,最大涌水量31.25m3/h。六工程地质整合区可采煤层有2层(上、中),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a、上煤层该

11、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中部。全区可采,可采厚度0.422.35m,平均厚度1.26m,煤层顶底板多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埋深在68.17246.00m,底板标高变化在+980+1050m之间。距下部中煤层间距0.7412.58m,一般6.38m。属稳定型煤层。b、中煤层 该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中部上煤层以下。大部可采,可采面积2367.0 采空,煤层厚度由东南向东北、西南逐渐变薄以致不可采。七、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该矿属低瓦斯矿井。各煤层均属有爆炸性的煤层,均属自燃煤层。 第三章 施工准备一、广场平面布置施工前将水、电、通讯等管缆线自建设方提供地点接引到施

12、工地点,以满足施工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工业场地第二整平段东南角布置混凝土搅拌站、压风机房、材料场地;办公、生活房屋等辅助设施布置在矿方指定的宽敞的空地处;临时设施布置时需考虑尽量避开永久设施位置。二、临时设施工程为满足主、副斜井施工需要,准备临时设施工程详见附表。 临时设施工程一览表序号名 称规 格单位数量备注一生产区1空压机站85.52882搅拌站62.52303水泥库82.52404焊工房5.56.636.35钳工房5.56.636.36车工房5.53.318.157电工房5.56.636.38护厂值班室5.53.318.159安检办公室5.53.318.1510调度室5.53.31

13、8.1511区队办公室5.53.3472.612材料库办公室5.53.318.1513材料库房5.53.3236.3二生活区01办公室5.53.3472.62总务库房5.53.318.153食堂5.59.954.454餐厅、贮藏室5.53.3236.35浴室5.56.636.36职工宿舍5.53.36010897厕所31030合计1803.35三、施工技术准备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国家和煤炭系统有关施工规范、规定及标准。2、根据工期安排,详细列出施工图的供图计划,交建设单位,保证工程连续施工。3、收到有关施工图及技术文件后,详细阅读、核查,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方协商处理。4、组织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骨干,阅读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研究施工技术上的难点问题。5、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有关三角网点及准点的基本数据,先进行复核验算,然后进行现场施工测量标定及复核工作。6、施工中须遵照执行的主要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11-20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 5009-94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检验办法(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