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

上传人:ahu****ng2 文档编号:12701770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制作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图1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读图1 26地球内部地震曲线图后思考 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 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相同点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

2、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 S波都能通过 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 S波消失 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思考 地壳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部分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合称为岩石圈 列表比较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 1 图中E F属地震波横波的是 判断理由 2 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3 图中圈层C是 D是 4 H层物质状态 一 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起伏 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削平 使

3、地表趋平 海岭 海沟 火山 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 到达顶部冷却凝固 形成新的大洋的地壳 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 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 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 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 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 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 逐渐熔化而消亡 1 图示字母的地貌名称 板块运动 实例2 六大板块边界及类型 D 褶皱 1 判断依据 形态上 新老关系上2 地貌类型 未侵蚀 侵蚀后 背斜构造图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 背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

4、过程 2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在经受外力侵蚀的过程中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 侵蚀程度较大 而向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小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3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于向斜部位 形成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现象 返回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断层示意 二 内力作用的 足迹 一 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背斜 褶皱 向斜 山岭 谷地 盆地 地质构造 内力作用 早期 内力作用 早期 断层 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 位移 意义 背斜 储油构造 向斜 储水构造 隧道建设 水库建设 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外力作用 晚期

5、 背斜 储油构造向斜 储水构造 在图示地区能不能修建隧道 水库呢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 地质构造的意义 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 2 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天然气密度小 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密度大 分布于底部 中间为石油 3 利用向斜 背斜确定矿床位置 例如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 铁矿等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4 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 建筑 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造成地震 滑坡 渗漏等不良后果 造成建筑物塌陷 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

6、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 雨水容易汇集 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 地震发生时 有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 外力作用的表现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1 侵蚀地貌 见图 2 沉积地貌 见图 1 侵蚀地貌 见图 2 沉积地貌 见图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 风 冰川 海浪 重力等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重力作用 化学作用等形式 改变地表的形态 返回 总结 流水侵蚀地貌 返回 流水沉积地貌 返回 风力侵蚀地貌 返回 风力沉积地貌 返回 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上图中可以看出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是怎样的 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

7、坡度大 2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崎岖地表沟谷峡谷瀑布 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1 2 3 1 图甲中 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 流水作用 冰川作用B 流水作用 风化作用C 冰川作用 流水作用D 风化作用 冰川作用 2 图乙中 E 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 B C D 图中哪部分是背斜 哪部分是向斜 说出甲处为什么形成山岭 如果该地存在石油 那么在甲乙两处地下 更容易存在 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 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1 a 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8、 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3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 请分析其可行性 练习 1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A 阿尔卑斯山 断层B 东非大裂谷 流水沉积作用C 长江三角洲 流水侵蚀作用D 长江三峡 褶皱隆起E 沙丘 风力沉积作用 1 图中甲 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乙丙 2 图中甲 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 其形成的原因呢 甲丙 3 若该地富含石油 天然气 应在处开采最合适 其中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4 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与图中字母相同 向斜 断层 背斜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不容易侵蚀 丙 甲 乙 补 排序 岩层和地质作用 三维P3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方法3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4 6题 4 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B 向斜C 断层D 谷地5 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 水平挤压 岩层下降 外力侵蚀B 岩层下降 外力侵蚀 水平运动C 水平挤压 岩层上升 外力侵蚀D 岩层下降 水平运动 外力侵蚀6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 岩层的弯曲形态B 地形的起伏状况C 岩层的坚硬程度D 岩层的新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