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2701689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制作实验三革兰氏染色PPT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细菌的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法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 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 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 渗透 吸附作用等 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 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 且吸附作用稳固 同样 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 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 易于吸附 1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 pH值大约在2 5之间 故在中性 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负电荷 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 因此 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 所以 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2染色

2、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 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 但不能鉴别微生物 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 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 故亦称鉴别染色法 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 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 如芽胞 鞭毛 细胞核等 特殊染色法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一 目的要求1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 基本原理三 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色液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卢戈氏碘液 番红复染液 3仪器或用具显微镜 酒精灯 载

3、玻片 接种环 双层瓶 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 擦镜纸 无菌生理盐水 载玻片夹子 滤纸四 操作步骤1制片涂片 固体培养物 液体培养物 注意事项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 滴加生理盐水和取菌不宜过多 涂片均匀 不宜过厚 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固定 涂面朝上 通过火焰2 3次 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 以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 革兰氏染色 制片 2初染滴加结晶紫 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 染色1 2min 水洗 3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 并用碘液覆盖菌膜约1min 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 将玻片倾斜 用滴管流加95 的乙醇脱色 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 立即水洗 脱色时间一般液20 30S 脱色不足与过度都会影响和改变染色的结果 5复染用番红液复染约2min 水洗 革兰氏染色 染色 6镜检干燥后 用油镜观察 蓝紫色为G 红色为G 7混合涂片染色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混合涂片 染色 镜检进行比较 ProceduresofGramStaining GrampositiveorGramnegative 实验报告 1 绘图说明经革兰氏染色后大肠肝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染色结果 2 思考题 思考题 现有一株未知杆菌 个体明显大于大肠杆菌 请你鉴定该菌株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 2 为什么用老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会造成假阴性 3 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