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0789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模块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3讲 微专题——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微专题 河流特征及综合开发我国河流众多 径流丰沛 落差巨大 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 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 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 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 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也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试题多以世界或我国的流域分布图为载体 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 考查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及综合开发的措施等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 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主题一河流特征的描述 核心突破 1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 气候 植被等自然条件会影响河流特征 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分析时首先要明确不同河流特征所涵盖的内容不同 同时也要清楚各自然条件所产生的

2、不同影响 2 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 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 水量越大 径流量越稳定 水力资源越丰富 二是河流的落差 一般来说 落差越大 水流越急 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具体答题术语如下 3 河流的航运条件河流的航运条件受地形 径流量 冰期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而运输量则受经济 人口及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具体答题术语如下 对点演练 2017 福州模拟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 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 读图表完成1 2题 1 落差是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 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 A B C D 2 关于

3、河段开发的重点是 A 水产养殖B 水土保持C 内河航运D 梯级开发 解析 第1题 落差等于水平距离与平均坡度之积 而水平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同一幅图中比例尺相同 则落差与 图上距离与平均坡度之积 呈正相关 经计算可知 图中河段落差最大的为 第2题 段坡度陡 易出现水土流失 应建水土保持林 答案 1 A2 B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3 4题 3 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 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 落差大 峡谷多 水能丰富B 结冰期短 发电季节时间长C 落差小 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 流量稳定 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4 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 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 携

4、带泥沙增加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 入海水量增加 三角洲面积变大C 海浪侵蚀相对加重 海岸线向陆地退缩D 沿岸土壤肥力增加 土地盐碱化减轻 解析 第3题 水能开发的三大必要条件 径流量 落差和峡谷地貌 图示青尼罗河落差明显大于白尼罗河 第4题 水库具有拦截泥沙的作用 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减少 河流沉积作用小于海浪侵蚀 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答案 3 A4 C 5 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2 两条河流相比 航运价值更大 请说明原因 解析 第 1 题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 汛期 凌汛 等几方面分析 第 2 题

5、影响航运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气温决定是否有结冰期及其长短 降水量决定河流水量大小及其变化 地形 影响水流平稳程度 经济发展程度 决定货运量大小 答案 1 无结冰期 无凌汛 流量较大 2 莱茵河水量平稳 季节变化小 流域内经济发达 运输量大 经济腹地广 水陆交通配合好 主题二河流的综合开发 核心突破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 防洪 发电 航运 灌溉 旅游 土地利用 提高水质等 1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流域就是一个区域 区域的开发就要明确区域的条件 区域问题 针对区域问题进行治理 针对区域优势条件和限

6、制条件制定开发方向和措施 就流域而言 区域问题主要围绕水土资源 治理和开发的核心也是围绕水土资源 流域开发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 2 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 使之效益最大化 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 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 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 两者兼顾 实现全流域生态 经济 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3 河流对人类生产 生活影响的分析思路要进一步分析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供水 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从河流流量大小及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2 航运 从河床

7、坡度 流量大小方面说明 一般情况下 河流流量大 水流平缓利于航运 同时需考虑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 3 发电 从河流流量和地势落差说明 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电 4 水产养殖 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5 旅游 与河流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对点演练 中国龙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 病症 读图完成1 2题 1 黄河各河段的 病症 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 药方 对应正确的是 A 脱发 气候寒冷干燥 加高 加固堤坝B 腹泻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退耕还林 还草C 脚肿 黄土结构疏松 地形崎岖 在下游修筑梯田D 动脉阻塞 过度放牧与垦殖 建立自然保护区 2

8、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丰富C 地势平坦 水量大 水流平缓D 地处北方地区 气温高 蒸发旺盛 解析 第1题 黄河上游的 脱发 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有关 其 药方 应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黄河中游的 腹泻 主要与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 其 药方 应为退耕还林 还草 其下游的 脚肿 与泥沙淤积有关 其 药方 应为加高 加固堤坝 黄河上游的 动脉阻塞 主要与水利设施建设有关 第2题 黄河上游地处我国第一 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 因而水能丰富 黄河上游主要为高寒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量并不丰富 答案 1 B2 A 20

9、17 南京模拟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 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 水上高速公路 读图回答3 4题 3 船闸建成前 限制西江干线成为 水上高速公路 的主要原因是 A 能源短缺B 河流结冰期短C 市场需求量小D 河流落差大4 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发展水电 开采矿产B 开发旅游 兴建大坝C 发展林业 改善气候D 加固大堤 疏浚河道 解析 第3题 船闸是用以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 图中西江航运干线建了多个船闸 说明自然河流有较大落差 西江干线成为 水上高速公路 行船 不受能源影响 南方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 无论何时 交通运输都是发展经

10、济的重要因素 第4题 西江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 一般为平原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需要加固大堤 疏浚河道 发展水电是河流中上游进行的 开发旅游不能治洪涝 发展林业主要在河流中上游 答案 3 D4 D 5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于1933年 是大萧条时代罗斯福总统规划专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 整体规划水土保持 粮食生产 水库 发电 交通等 创新为 地理导向 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机构 材料二黄河某河段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 1 根据材料二分析 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2 20世纪30年代 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生

11、态环境恶化 灾害频繁 具体表现为资源破坏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方面 灾害频繁方面 3 对照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解析 第 1 题 通过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可以看出两条河流都兴建了大量水电站进行梯级开发 第 2 题 明确题干要求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 灾害频繁 进行针对性分析 第 3 题 美国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加强了立法管理 实现了全流域在防洪 发电 航运 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统一开发和管理 而我国在这些领域做得还不够完善 需加以改进 答案 1 实行梯级开发 2 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 3 加强立法 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加强管理 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 有利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