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00333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24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25易系辞记载:“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 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C反映了“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 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26.陕西西安出土了22枚银饼,其中两件錾

2、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洊安县”位于今广州。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需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京师。据此推断 A白银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B沉重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C广州地区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D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27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D荷兰贸易

3、出现顺差 28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29“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

4、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30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31.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

5、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32.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B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C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33.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

6、措主要效果在于()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34.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5.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

7、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

8、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

9、,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3分)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0、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

11、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44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满分15分)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

12、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45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满分15分)材料

13、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