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9123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力学综合题 Word版缺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高考真题力学综合题.(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如图(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2.(13分)如图,位于竖直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和抛物线组成,圆弧半径水平,点为

2、抛物线顶点。已知,。取重力加速度大小。(1)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2)若环从点由静止因微小扰动而开始滑下,求环到达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3.(16分)如图所示,用一块长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面高H=0.8m,长。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增大到

3、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sin37=0.6,cos37=0.8)(3)继续增大角,发现=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4.(19分)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

4、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5.(16分)某快递公司分拣邮件的水平传输装置示意图如图,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保持的恒定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的邮件轻放在皮带上,邮件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力因数,设皮带足够长,取,在邮件与皮带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求(1)邮件滑动的时间t(2)邮件对地的位移大小x(3)邮件与皮带间的摩擦力对皮带做的功W6.(18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

5、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7.(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

6、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8.(19分)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段对到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水平相切。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为R,圆心O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1)若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点,OD=2R,求游客滑到的速度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2)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点,有因为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求P点

7、离水面的高度h。(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 9.(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10.(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8、。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v/(ms-1)t/s0150.5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11.(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BF

9、v0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12.(16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g。 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本实验中,m1=0.5kg,m2=0.1kg,=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

10、,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拉力d13(16分)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g取10m/s2,求: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l的大小: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14.(14分)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11、。(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已知存在一临界角0,若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0。15.(15分)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工件质,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动求F的大小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16.(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