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9875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感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

2、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A传统家庭观念彻底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长族长权日益趋于巩固5.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检察院(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

3、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砚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嘉勉,这反映出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C.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D.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6.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7.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

4、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8.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A.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 B.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C.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 D.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9.有学者称,在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18世纪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中,解决了一个很多国家都容易忽视的问题。即社会从革命向平稳的和平发展过渡的权力再分配问题,以及大众

5、如何被和平地纳入新的体制的问题。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事件是A.光荣革命 B.代议制的建立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1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11.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

6、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2.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13.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

7、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14.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中国

8、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15.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16.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

9、最惠国待遇17.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18.黄遵宪的日本国志1887就已成书,因得不到总理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出版。该书的遭遇主要反映了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 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 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9.“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

10、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 不得开脱别给奖叙”,以上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南京条约 B资政新篇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

11、不能采信21.马勇在晚清二十年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义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地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的先例。”材料中的“义举”指A.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 B.光绪皇帝亲政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A领导辛亥革命 B掀起五四运动C发动国民革命 D开展土地革命23.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

12、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C.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D.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24.“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新设置了一些新节日。国家宪法日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国家公祭日1937年南京大屠杀烈士纪念日1949年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些节日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 B. C.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

13、题16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

14、方面的“变”与“不变”。结合所学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6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些大陆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农民起义时期,18401864年;(2)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主义形成时期,18641895年;(3)民族危机加深和爱国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8951905年;(4)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失败时期,19051919年。中国近代史的这四个时期据称构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与之相对的是从1919年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现代史时期,它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