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98547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做好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各院(系):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学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规范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根据我校建设有鲜明传媒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信息传播领域高素质、强专业、善实践、勇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遵循“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材施教”的原则,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做好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遵循的基本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要体现我校博雅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重点设计好精练而实用的专业教育课程

2、体系,使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拓宽其知识面,可设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限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任选)供学生选修。要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设计中,首先区分好专科与本科教学之不同,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课程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减少课程门数,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

3、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适应性原则: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应用性原则:培养方案应根据培养目标、规格及基本要求而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应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柔性化原则: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行

4、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培养方案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关系。5、开放性原则: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相对我校而言,应注重与传媒业界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每个专业应成立不少于5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应包含有2名以上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提倡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类型、

5、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融通”。“双证融通”即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沟通,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之中。二、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本科教学可采用“平台+模块”、“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教学环节时段的划分有:“3+1“、“211”、 “2+2”、 “1+2+n”等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取。对于专科教学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

6、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可采用订单培养、“2+1校企合作培养”、 “233多学期工学交替”、“411”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我校本专科教学实习均可借鉴这种形式,实践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艺术创作、社会实践、军事训练等的教学课时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 50%。三、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安排 (一)本科教学课程设置可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系列、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系列、专业课程系列(含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四个部分构成,每个专业确定主干课程为812门。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系列45学分左右,学科专业基础平

7、台课程系列40学分左右,专业课程系列40学分左右,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左右,四年总学分控制在160180学分(不含公共选修课学分和课外活动学分),理论教学学时数控制在1800学时以内(不含公共选修课学时)。公共选修课程每生至少选修8学分,不占课内学时,按文科类、艺术类、理工类、管理类四大类别设置课程。全校文科类、艺术类学生至少选修4学分,64学时的理工类、管理类课程。理工类、管理类学生至少选修4学分,64学时的文科类、艺术类课程,其中艺术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32学时。课外活动包括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校内外专家学术报告(讲座)及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等。课外活动学分不

8、得低于10学分。对在课外活动取得相应成绩而获得的学分可以替换校选修课的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应阅读10本课外书籍(包括文化科技精典及前沿性学术专著等),而且提交读书笔记,并至少写出5篇读后感,可折算2个学分;参加校内外专家学术报告(讲座)3次折算1个学分。(二)专科教学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拓展课四大类,每个专业确定46门核心课程。 平均按每周不超过26学时计算(实践教学每周1学分,计32学时),三年课内总学时16001800(不含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学时),总学分控制在120130学分,其中课外活动学分不得低于10学分。四、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的安排(一)本科教学

9、通识教育课程含“思政课”4门(14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2门(6学分)、大学英语课(16学分)、体育课(4学分)。“思政课”按四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2学分),安排在第1-6学期,采取课外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按二学期开设,安排在第1-2学期,周学时为4,要求授课程学时与上机学时之比最少为1:1,第36学期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相关计算机应用课程;大学英语按四学期开设,安排在第1-4学期,周学时为4,后两年各院(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开设专业英语及相关选修课程;体育按四学期开设,安排在第1-4学期, 周学时为4。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1

10、学分),采取课外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具体安排见附件一。(二)专科教学公共基础课含“思政课”2门(7学分)、体育与健康(3学分)、大学英语(10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3学分)。思政课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周学时为2,形势与政策(1学分),安排在第1-4学期,采取课外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教学;体育与健康按第1、2学期开设,周学时为2,第3学期为兴趣选项课(1学分),釆取俱乐部形式教学;大学英语按第1、2学期开设,周学时为4,第 3-4学期开设选修课(4学分),安排周学时为2,要求学生必选2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安排在第一学期,周学时为,第二学期根据专业需要开设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每周学时,原则上

11、理工科类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VFP,艺术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1学分),采取课外专题讲座形式组织教学。五、具体要求及时间安排(一)具体要求1、学校成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相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原则上由院(系)长(主任)负责,各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切实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各院(系、部)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认识教学改革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初稿后,各教学单位要组织专门的论证会,由专家进行论证。4、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处理好培养目标

12、要求与学校办学条件的关系,修订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及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执行,要及时与教务处保持联系,以便统筹协调,确保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5、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后,统一交由教务处报送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教学校领导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组 长:沈振煜副组长:李雪早成 员:李敬一 房晓溪 夏兆敢 郑 征 张 征 梁楚憔 郑新元 孙成友 李道霞 仲玉光 邓 青 吕金龙 苏祖安(三)时间安排7月10日前完成校内论证及第一次修订;8月25日前完成校外调研及定稿;9月1日前学校审核通过后执行。六、校历安排学年学期起止时间教学周数课堂教学考试 假期周数一

13、12009.08.30 2010.01.302116-182522010.03.07 2010.07.10181628二32010.09.05 2011.01.151916-172542011.02.20 2011.07.092016-1828三52011.09.04 2012.01.0718162562012.02.12 2012.07.072116-1828四72012.09.02 2013.01.262116-182582013.03.02 2013.07.06181628合 计1561652附件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附件二: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二九年六月八日附件一:本科专业人

14、才培养方案格式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2、基本规格要求3、修业年限4授予学位5主干课程6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项目课内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活动总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小计学分学时7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课外学时实验上机实践各学期周学时分配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通识教育平台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3216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64324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21624中国近代史纲要23225大学英语1625644446体育412822227大学计算机基础332322+28计算机技术及应用3323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