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98505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改革专题复习 (共35张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 什么是改革 改革认识的升华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改革就是变 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 旧文化和旧思想 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 新文化和新思想 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尽管改革形式多样 效果各异 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 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 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 克服重重困难 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人教版 革除或者完善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因素的活动都是改革 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 改革的背景 动因 领导者 内容 进程的不同 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会不同 人民版 革命与改革 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

2、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 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 腐朽的部分 完善当前的制度 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 也有补偏救弊 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 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 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岳麓版 对 改革和革命 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区 1 轻视改革 2 否定革命 革命彻底 改革不彻底 革命是被统治阶级的事 改革是统治阶级的事 革命是以人民的名义 改革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在中国历史上 革命多过改革 是主流 从社会变迁角度 理解 改革 的定义和分类 一类是微变 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 经济 政治 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

3、 即渐进性微变和突发性微变 一类是巨变 一种长期性的变异 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 这是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 这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渐进性微变 创新性巨变 传导性巨变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罗斯福新政 从社会变迁角度 理解 改革 的定义和分类 从社会变迁角度 理解 改革 的定义和分类 理解 1 改革是一种 历史性运动 它植根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中 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因素和 人 的因素互动的结果 既有历史的必然性 又带有历史的选择性 必然性和选择

4、性 2 改革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 有 坦途 也有 瓶颈 不可能 一蹴而就 改革措施及其实施的轻重缓急深刻影响改革的效果 复杂性和多样性 3 从不同时段角度发现和解读改革的 正 负 显 和 潜 等多元效应 对所谓的 改革局限性或不足 给予足够的 同情地理解 深远性和多面性 理解 力求从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 心理 领导者等多角度分析改革的 前因 结合改革的前因和过程 理解改革的内容 即为什么这么改 甚至可以臆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改革措施 比较认识改革的特点 从不同的时段 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分析改革的效果 选择性挖掘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须是政治巨匠 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则必定是一

5、流的政治家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 纵向线索梳理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改革分类 二 重大改革事件比较思考 三 规律知识 一 封建主义的改革 二 资本主义的改革 三 社会主义的改革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3 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清朝后期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1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2 日本明治维新 3 戊戌变法 4 罗斯福新政 1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挫折 3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挫折 1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2 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3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和俄1861年改革 4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6、5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苏社会主义改革 1 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 2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 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3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4 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 月 日 总理温家宝会见参与采访的记者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 总理说 年前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 就是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请问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林则徐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中心内容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 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 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7、 王安石传 士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兵 保甲法 将兵法农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等商 市易法 王安石针对士 兵 农 商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 今介甫为政 士吏兵农 工商僧道 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纷纷扰扰 莫安其居 司马光 家传集 今介甫为政 士吏兵农 工商僧道 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纷纷扰扰 莫安其居 司马光 家传集 依据材料分析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 才高而学富 咸谓介甫不起而已 起则太平可立致 生民咸被其泽矣 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 引参大政 岂非亦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变法前大家又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及

8、其变法的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重要法令 1 什么是青苗法 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 今浙江宁波 起堤堰 决陂塘 为水陆之利 贷谷于民 立息以偿 俾新陈相易 兴学校 严保伍 邑人便之 邵氏闻见录 卷11 2 结合材料分析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大多数农民不识字 得花钱请书吏 再到衙门申请 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 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 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 结果涨至35倍 农民宁愿避开官府 哀求于富家大族 增息而取之 官吏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 下指标 硬摊派 实行权力寻租 以至农民谈贷色变 悲剧 从丢失民心开始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思考 我们感到惊诧 在我们之前900年

9、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 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说 不加税而国用足 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因为他们缺乏我们今日的认知 所以宋朝官僚只在道德的立场上争辩 例如青苗法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持 所有申请贷款 调查申请者之情形 提供借款之保证 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 及没收其担保之财产等 全无着落 县令只将款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 按时连本带利的归还 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责任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3 结合材料分析青苗法不能成功的原因 从王安石变法被寄予希望到

10、最终失败 导致改革失败的因素有 1 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 2 守旧势力强大 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遭到反对 3 改革措施存在缺陷甚至超越时代 4 用人不当 5 吏治腐败 损害了百姓利益 得不到百姓支持 6 与周边民族政权冲突和境内阶级矛盾尖锐 社会动荡 结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比较说明戊戌变法必然失败的原因 1 守旧势力强大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2 维新派力量弱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 改革措施存在缺陷 执行不力4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5 处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阶段 结合材料分析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其他因素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 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 包括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等各个方

11、面 对此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 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 为什么康氏在维新中会两眼只盯着没有实权的皇上 说到底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他头脑中作怪 他不是现代政治家 没有想到改革的最可靠的基础是民众的觉醒 按照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 只要皇上 乾纲独断 就能使全国面貌大变 妨碍皇上揽权的是慈禧 因此他就要密谋围捕 戊戌维新百年祭 1 急于求成 缺乏行政经验 2 深受传统思维影响 缺乏改革韬略 同时期 中国的邻国日本出现了一场成功的改革明治维新 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有关问题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 电信 公

12、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纺织工业等 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 改革军事 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 日本帝国宪法 以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 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 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改编自 英 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 1 根据材料指出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政体 4 亲王 公卿 诸侯之外 他人不得升任为一等官职 此所以尊皇室 敬大臣也 藩士庶人 设有征士之法 由此得升任为二等官职 此所以尊贤尚士也 明治政府 维新政体书 地税改正条例 1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 举办非易 应各按实际情况 详细调查 反复审核 因土地情况之不同 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

13、差别 各处同时改正 为事实所难能 即使于个别改正之时 亦不必急求完成 明治政府 地税改正条例 2 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的成功做法 结合材料和所学 谈谈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 1 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 思想解放 2 保护传统势力的利益 减少变法阻力 3 注重人才选拔 任用 4 实事求是 不急于求成 5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 天皇拥有实权 封建传统势力相对薄弱 6 倒幕后 逐渐实现了民族独立 而且利用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7 建立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从古今中外改革的成败经验教训中 你认为导致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1 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 革新势力与保守势力力量对比3 是否得到

14、最高统治者支持4 措施是否正确得力5 用人是否得当6 改革者的意志是否坚定7 是否团结各方势力 以获得支持8 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三次改革对比简表 巩固练习 1 由于传统势力反对而失败的改革有 商鞅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A B C D 2 虽最终失败 但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改革或变法不包括 A 庆历新政B 王安石变法C 明治维新D 戊戌变法 D C 3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措施过多 没有切中时弊B 用人不当 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 触犯官僚 遭到强烈反对D 君主易位 保守派上台主政 C 4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同之处主要有 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都主张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A 都正确B 都不正确C 正确 不正确D 正确 不正确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