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97692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概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 人力资源的数量:(1) 现实数量:现实国民经济活动中已经被利用的人力资源数量(已就业、正在寻求人口)(2) 潜在数量:根据一个国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量进行计算(适龄、未成年、老龄)3、 人力资源性质:(每小点的定义理解,用自己的话解释说明就可以)(1) 能动性:指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是区别于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人的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2) 时效性: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为了避免老龄后脑力与体力不断衰退,需要在成年期进行开发利用。(3) 增值性:人力资源在开

2、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最特殊,具有明显的增值性。(4) 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5) 可变性:人在劳动过程中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影响劳动成果及其作用的发挥程度(6) 内耗性:内耗性要求不断开发潜能新价值。4、 人力资源的分布和构成(案例)(1) 国家:年龄结构、产业结构(2) 企业: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位构成、部门构成、素质构成5、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

3、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6、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可能性大,各模式特点理解)(1) 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劳动关系的协调为主,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规划,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雇佣关系、绩效评估等(2) 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管理的重点为培训开发,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化、培训和长期薪酬(3) 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管理过程中更多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4) 高度灵活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适应多变环境,采取灵活模式,主要内容有灵活的雇佣关系、多样的

4、报酬、聘请顾问等。(借用“外脑”)7、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每小点的解释部分理解)(1) 吸纳:吸引并使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为企业挑选出合格的人才。(2) 维持:采用各种办法将优秀人才继续留在本企业(3) 开发:不断培训员工,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其具有满足企业当前与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4) 激励: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的人力资源,让员工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优良绩效,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8、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1) 最终目标: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2) 具体目标: 保证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创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 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9、 人力资

5、源管理职能(会描述各职能间的关系)(论述) 10、管理者分类:(1)在组织中所处层次不同: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2)管理职责设计范围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3)管理活动与组织目标实现的关系不同:直线管理者、辅助管理者11、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罗伯特卡兹观点)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2、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应承担的活动: 时间附加值战略性和变革性的活动10%60%业务性的职能活动30%30%行政性的事务活动60%10%13、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角色(案例) (1) 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并且要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得以有效实施,这就要求

6、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工作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2) 管理专家: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进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及执行,要承担相应的职能管理活动。(3) 员工激励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构筑起员工与企业间的心理契约,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4) 变革推动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积极推动各项变革的实施,组织发展需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进行变革,而所有的变革都需要员工参与。14、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填空可能性大,每小点解释了解就行)(1)专业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

7、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2)业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3)实施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4)思想道德素质15、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案例):服务中心、业务中心、专家中心。16、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辨别环境复杂性多 中低高度低度中高少 变化小 稳定性 变化大(1) 低度不确定环境: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数量较少,相似程度较高、变化程度也较小。(2) 中低不确定环境: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数量较多,相似程度较低、变化程度也较小。(3) 中高不确定环境: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数量上少于中低

8、不确定性环境,相似程度更高,但变化程度也较大。(4) 高度不确定环境: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数量较多,相似程度较低、变化程度也较大。17、工作分析6W和1H:who ; what ; where ; when ; why ; for who(whom);how18、工作分析(JA)又称岗位分析、职位分析,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进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一职位的过程。19、以下专业术语要求明白其意思(选择)(1)行动: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进行分解的最小单位(2)任务:工作活动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由相关行动直接组成的集合,是对一个人从事的事情所做的具体描述(

9、3)职责:由某人在某一方面承担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务集合(4)职位:由一个人完成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职责的集合(5)职务:主要职责在重要性和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6)工作:一个或一组职责类似的职位所想成的组合(7)工作族:企业内部具有非常广泛的相似内容的相关工作群(8)职业:由不同组织中的相似工作组成的跨组织工作集合(9)职业生涯:一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20、工作分析实施过程:(1)准备阶段: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和用途 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对相应的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做好其他准备工作(2)调查阶段:设计计划实践表 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 搜集有关职位、工作的资料 搜集有关职位的

10、信息(3)分析阶段:整理资料 审查资料 分析资料注:分析资料原则:a对工作活动是分析,不是罗列b针对的是职位,不是人;c要以当前数据为依据(4)完成阶段:编写职位说明书 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将整个工作分析成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21、工作说明书包括:(1)工作描述(2)工作规范:职位的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环境及条件、任职资格、其他备注信息22、工作分析的方法:(1)定性方法:观察法、工作实践法、访谈法、问卷法、工作日志法(2)定量方法:职位分析问卷法(PAQ)、职能工作分析法(FJA)、弗莱曼工作分析系统法23、人力资源规划:又

11、称人力资源计划,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指导下进行人员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资源保证。24、人力资源规划内容:(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供给和需求的比较结果 阐述人力资源需求和配置的总体框架 确定人力资源投资预算(2)人力资源业务规划:人力资源补充计划 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员工关系管理计划员工退休解聘计划25、人力资源规划分类:(1)按规划独立性:独立性的、附属性的(2)按规划范围大小:整体的、部门的(3)按时间长短:短期、中期、长期26、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1)准备阶段:外部信息:a经营环境信息;b直接影响人力资源

12、供给和需求的信息 内部信息a组织环境信息;b管理环境信息;c政策、财务、扩张、收缩 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基本信息、工作经历等。数量、质量、结构、潜力、态度、技能、经济(2)预测阶段: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预测(3)实施阶段:根据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比较结果,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并实施平衡供需的措施,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正常满足。(4)评估阶段:a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修正供给和需求的预测结果,并对平衡供需的措施作出调整b要对预测的结果以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对预测的准确性和措施的有效性作出衡量,找出其中存在

13、的问题以及有益的经验,为以后的规划提供借鉴和帮助。2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28、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府政策(2)组织因素:组织战略、产品和服务、职位工作量、生产效率2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1)主观判断法:主要凭经验来进行主要用于进行短期预测,并且适用于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稳定、人员流动不大的企业,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营,避免“帕金森定律”(2)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避免个人判断的片面性;专家独立判断,避免从众行为;多轮预测方式。(3)趋势预测法:一元线性回归。有较大局限性,多适用经营稳定企业,并且主要作为一种辅助方法来使用。(4)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借鉴统计学中的方法,考虑因素比较全面,预测准确性较高。(5)比率预测法:需对未来的业务量、人均生产效率及其变化作出准确估计,很难做到。 所需人力资源=未来业务量/目前人均生产效率(1+生产效率变化率)30、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根据既定目标对未来一定时间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进行的分析预测。31、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1)技能清单:是一个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特征的列表,这些特征包括:员工培训背景、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的评价等内容。(2)人员替换法:对企业现有人员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