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9743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台市捷径高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邢台市捷径高考 2015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 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 8页,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2、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苏轼的意义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

3、、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 、 “归田” 、“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

4、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才是最合苏轼的标准,才

5、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

6、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选自美的历程 ,有删改)21. 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B与杜、白、韩及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苏轼有时还带着让人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C苏轼诗文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既有对政治的退避,也有对社会的退避,后者比前者更深刻。D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

7、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2.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的意义的一项是( )A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C苏轼在美学上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D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艺成就不如屈、陶、李、杜,然

8、而在中国文艺史、美学史中却比上述几人具有更大的意义。B苏轼即使能退避政治也无法退避社会,这使他陷于一种要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伤感的境地。C苏轼认为陶潜诗文中所表现的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是艺术的真谛、艺术的极峰。D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

9、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

10、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节选自新唐书)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 缘:向上爬,攀援B乘之,俘杀相藉 藉:抚慰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 卒:通“猝” ,猝然,突然D岂死

11、者有知,冀此赐乎 冀:希望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万均兄弟横击之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万均单骑驰突万均直前斩其将 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A B 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3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

12、,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l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古意李硕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谓毛碟。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注:七尺:指生命。碟 zhe,张开。8,结

13、合诗的五言部分,赏析本诗刻画的“男儿”形象。(5 分)9,简析诗的七言部分是怎样表现男儿的思乡之情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 1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_ _,_ 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风急天高猿啸哀,_ _。 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助野芳发而幽香, _ _,风霜高洁,_ _,山间之四时一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14、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4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劳模老莫叶大春老莫从当学徒起到临近退休,整整烧了四十年锅炉,他没日没夜地厮守锅炉,老婆跟人跑了,一个女儿不好好念书干脆停学了,一个儿子没人管教误入邪门歪道坐了牢,但老莫因烧锅炉有功当上了省劳模,家里的奖状奖匾满壁都是,奖章奖杯摆了一橱柜。有人统计过,老莫四十年来很少休假,把节假日、加班加点累计起来按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已干到了 2020 年。这几日,风传工厂要破产,将被私人老板收购。老莫心烦意乱忧心忡忡,要不是锅炉缠身,他早就扎进工友堆里去问个子丑寅卯。老莫心有主见,头脑冷

15、静,一来锅炉实在离不开他,锅炉一停全厂就要瘫痪,万一锅炉爆炸就会出人命;二来自己是省劳模,不能不顾身份不讲觉悟,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凡事要相信政府依靠组织,只能帮忙不能添乱。那天,多日不露面的厂长神情憔悴地路过锅炉房,递给老莫一根烟,望着老莫黑汗流水的疲惫样子,一阵酸楚歉疚,沉缓地说:“老莫,从今天起,你把锅炉停烧吧,好好休息一下”厂长在香烟盒上写了几行字,递给老莫。说:“从明天起,工厂就由公改私了,我这厂长也当到头了;这些年来我对你关心不够,欠你的人情债太多,这是我最后一次行使厂长权力,给你批一笔劳模补助费,你快去领吧!”老莫颤抖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那上面批的数额不大,却也不小,足够给他刑满释放的儿子当本钱做点小买卖的。但老莫在厂长转身而去时,就毅然将纸条扔进了炉火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厂子都要垮了,哪还有脸去领劳模补助费?老莫将锅炉熄了火,但日夜厮守着锅炉,怕激怒的工友干糊涂事,将锅炉撬去换钱或砸了卖铁。大难临头人心叵测,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果然,一天深夜,几条黑影窜到锅炉房,惊醒了老莫。老莫声色俱厉:“你们要干什么?”黑影说:“没你的事,放聪明点只管蒙头睡觉!要不把你假装绑上也行!”老莫怒吼:“你们休想打锅炉的鬼主意!我与锅炉厮守这么多年,看得比我的老伴还要亲,你们要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