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6666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公式变形.教学难点:(1)对字母函数的理解,并能准确区分字母系数与数字系数的区别与联系.(2)在公式中会准确区分未知数与字母系数,并进行正确的公式变形.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

2、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强调:(1)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1)去分母、去括号.(2)移项未知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3)合并同类项提未知数.(4)未知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从而解得方程.(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引导学生列出方程:ax=b(a0).让学生讨论:(1)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数是什么?(a、b是数,x是未知数)(2)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所以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强调指出:ax=b(a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数是a、b(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三)新课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ax=b(a0)中对于未知数x来说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这样的方程.2.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提问:ax=b(a0)是一元一次方程,而a、b是数,就可以当成数看,就像解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如下解出方程:ax=b(a0).由学生讨论这个解法的思路对不对,解的过程对不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4、总结出含有字母函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过去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区别和联系.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学过的含有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同.(即仍需要采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等步骤.)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为零.3.讲解例题例1 解方程ax+b2=bx+a2(ab).解:移项,得 ax-bx=a2-b2,合并同类项,得(a-b)x=a2-b2.ab,a-b0.x=a+b.注意:1.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x、y、z表示未知数,a、b、c表示数.2.在未知项系数化为1这一步是最易出错的一步,一定要

5、说明未知项系数(式)不为零之后才可以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式).3.方例2、解方程分析:去分母时,要方程两边同乘ab,而需ab0,那么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呢?有隐含条件a0,b0.解:b(x-b)=2ab-a(x-a)(a+b0).bx-b2=2ab-ax+a2(去分母注意2这项不要忘记乘以最简公分母.)ba+ax=a2+2ab+b2(a+b)x=(a+b)2.a+b0,x=a+b.(四)课堂练习解以下方程:教材P.90.练习题14.补充练习:5.a2(x+b)=b2(x+a)(a2b2).解:a2x+a2b=b2x+ab2(a2-b2)x=ab(b-a).a2b2,a2-b20解:2x(

6、a-3)-(a+2)(a-3)=x(a+2)(a-b)x=(a+2)(a-3).a8,a-80(五)小结1.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与数字系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2.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式子的值不能为零.六、布置作业教材P.93.A组16;B组1、注意:A组第6题要给些提示.七、板书设计探究活动a=bc 型数量关系问题引入:问题设置: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中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段作为检验样品)提示:由于电线的粗细

7、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相等。1、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教师再加深一步提问: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量中,如果电线的总质量为a,总长度为b,单位长度的质量为c,a,b,c之间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归纳出:a=bc。对于解决问题:可先取1米长的电线,称出它的质量 ,再称出其余电线的总质量 ,那么 (米)是其余电线的长度,所以这捆电线的总长度为( )米。引出可题:探究活动:a=bc型数量关系。1、b、c之一为定值时.读课本P.96P.97并填表1和表2中发现a=bc型数量关系有什么规律和特点?(1)分析表1表1中,A=bc,b、c增加(或减小)A相应的增大(或减小)如矩形1和矩形2项

8、比较:宽c=1,长由2变为4。面积也由2增加到4;矩形3,4类似,再看矩形1和矩形3:长都为b=2,宽由1增加到2,面积也变为原来的2倍,矩形2、4类似。得出结论,A=bc中,当b,c之一为定值(定量)时,A随另一量的变化而变化,与之成正比例。(2)分析表2(1)表2从理论上证明了对表1的分析的结果。(2)矩形推拉窗的活动扇的通风面积A和拉开长度b成正比。(高为定值)(3)从实际中猜想,或由经验得出的结论,在经理论上去验证,再用于实际,这是我们数需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由实际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为定值时读书P.98P.99,填P.99空,自己试着分析数据,看到出什么

9、结论?分析:这组数据的前提:面积A一定,b,c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可见,a=bc型数量关系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而且有巨大的作用。这三个式子是同一种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形式,由其中一个式子可以得出另两个式子。3、实际问题中,常见的a=bc型数量关系。(1)总价=单价货物数量;(2)利息=利率本金;(3)路程=速度时间;(4)工作量=效率时间;(5)质量=密度体积。例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策略:总价=单价数量。而数量等于学生人数n,故不难求得关系式。解:y=2n总结:此题考查a=bc型关系式,解题关键是弄清数量关系。例2、一辆汽车以3

10、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路程s(km)与行使的时间t(h)有怎样的关系呢?请表示出来。解:s=30t例3、一种储蓄的年利率为2.25%,写出利息y(元)与存入本金x(元)之间的关系(假定存期一年)。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解:y=2.25%x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

11、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

12、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程的解是分式形式时,一般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