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95298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两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 学习怀古诗把写景 咏史 抒情结合在一起 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4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背景呈现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 1082 作者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 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 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 苏轼见景生情 触发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借以抒写胸中块垒 整体感知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词的开篇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

2、流人物 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 不舍昼夜 奔腾不息 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 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 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接着用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这十三个字 从形 声 色几个方面正面描写赤壁地势的险要 景色的雄奇壮丽 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穿 拍 卷 等动词使画面形声兼备 又有磅礴的气势 从而使 豪杰 的出场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 3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 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

3、写周瑜的年轻有为 英气不凡 分析指津 可从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来概括周瑜的形象 作者写周瑜 其实是为了与自己进行对比 来抒发怀古幽思 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 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 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 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这年四十多岁 不但没有建功立业 反而戴罪被贬黄州 作者怀古思今 感慨万千 4 苏轼为什么自讥 多情 并且说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 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 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 立大功 他年已四十有七 却事业无成 所以自讥 多情 倾慕周瑜

4、 渴望建功 这自我讥笑当中 包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 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 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5 这首词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词创造出开阔深沉 壮丽奇险的意境 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6 有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词句 人生如梦 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苏轼在这首词中既要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又要写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苦闷 无奈和愤慨之情 因此 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应该是多方面的 观点一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但更多的是感奋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

5、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 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 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而不是伤感 人生如梦 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 也是 奋 压倒了 伤 意境壮阔 风格豪放 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观点二 确实表现了他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他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变成现实 他仰慕 风流人物 特别是周瑜这样的年轻有为 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 但是自己直到四十多岁依然壮志难酬 被贬遭放 政治理想不得实现 加之齐生死 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 使他产生了 人生如梦 的感慨 因而消极颓废 写法归纳 1 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但在党

6、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 因 乌台诗案 他曾下狱 险遭杀身之祸 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 尽管政治上失意 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 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2 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却从 千古风流人物 说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词中有两种映衬 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 虚景则是火烧曹营 二者虚实相济 另一种是周瑜的 雄姿英发 和作者的 早生华发 相互映衬 定风波 整体感知 1 这首词中 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 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 拄着竹杖 穿着草鞋 顶风冒雨 不畏艰难 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的形象 2 有人评价此词是 于简朴中见深意 请联系全词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 描写了 春风 山头斜照 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 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重难点突破 1 首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 写雨 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徐行 且 吟啸 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雨骤风狂 闲适 坦然的心态 2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词人竹杖芒鞋 顶风冲雨 从容前行 以 轻胜马 的自我感受

8、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 笑傲人生的轻松 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 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3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句 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 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 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 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4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如何理解句中的 风雨 和 晴 的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 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请谈谈是怎

9、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风雨 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 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 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人生有顺逆 有成败 有荣辱 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胜不骄 败不馁 福不喜 祸不悲 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 也改变不了我们 写法归纳 1 隐喻寄托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中 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 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 应该说 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 不过 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 隐约而含蓄的 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

10、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 2 以小寓大 言外无穷 道中遇雨 隐喻仕途风雨 并进而借雨后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景象 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这都是即景生情 以小见大 而且这个 大 是难以穷尽的 不仅有风雨 吟啸 竹杖 芒鞋 寒风 酒醒 斜阳 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 还有苏轼仕途坎坷 遭贬黄州 渔樵杂处 放浪山水 乃至隐居山林 笑傲江湖 一蓑烟雨 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 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 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 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 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 洞达事理 自我调节 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 真

11、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作苏轼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 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 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词中的 咨嗟 休对 且将 这些词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表现的是无奈 苦涩的心情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 引起了作者的乡思 但他无法回家 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 嗟叹 不已 无奈地说 休对 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 且将 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作苏轼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 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 节后举火称新火 2 请从 情 和 景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 春未老 之景 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 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 这首词因景生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