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_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695148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_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_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_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2检测:第1单元_人口与地理环境1.2_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2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3大规模人口迁移()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解析:1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2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

2、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3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答案:1.D2.A3.C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45题。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工业区的吸引美国的南北战争环境因素新兴产业的吸引A BC D5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

3、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BC D解析:第4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5题,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答案:4.C5.B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2010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

4、到78岁。读图,完成67题。6甲图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C“高高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解析:该地从图中看,出生率低,死亡率也较低,自然增长率低。答案:D7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A劳动力数量较少 B劳动力比重较大C性别构成较合理 D年龄构成较轻解析:由图乙可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女性人口居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由图甲可知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相差不大。答案:C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统计分布图,图例1、2、3、4、5、6依次表示迁出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读图完成89题。8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A四川、重庆和湖北 B四川、湖南

5、和安徽C重庆、湖南和江苏 D重庆、湖南和江西9影响图示区域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化水平 B农业现代化水平C交通条件 D耕地日益减少10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等地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较少,其原因是()A农村人口比例很低,已没有可供迁出的农业人口B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大多已通过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加以解决C农村人口比例较低,大多已通过省内人口迁移的方式转化为城市人口D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大多已通过就地实施工业化的途径进行人口转化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湖南、安徽三省颜色最深,属于农村人口迁出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目前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经济水平与当地的工业化和

6、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与耕地减少,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但这部分劳动力也可能就地转化。如果本省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就地转化不了,农村人口就会大量向外省流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均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村人口比例低,大部分就地转化为城市人口。答案:8.B9.A10.C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1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

7、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答案:11.A12.C13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解析:人口迁

8、移的概念包含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外出旅游、出国讲学属临时性的人口流动,不属人口迁移;而家庭乔迁新居,尽管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但这种变更不一定超越特定的界线(如行政区界线),不一定属于人口迁移。答案:D二、综合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劳动力外出就业目前已成为中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2 253元,其中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平均为240元,中国农民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增加个人或家庭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材料二城市与农村的交流。(1)请用推拉力理论分析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拥入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因。(2)

9、下列属于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的是(多选)()A增加农民和农村的收入B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人地矛盾D农民在获取资金的同时,还获取了丰富的信息、文化和新的理念(3)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哪些作用?(4)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请你提出建议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解析: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及作用。第(1)题,推拉力理论应从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政策等方面具体分析农村和城市的现状。第(2)、(3)题,结合材料二联系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及城市的现状可回答。第(4)题,当地要创造就业机会,吸

10、纳农民工就地转化,并加强对回乡农民工的培训,为其以后找工作做好准备。答案:(1)农村推力:人多地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收入较低,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较低;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技术人员难以发挥特长等。城市拉力:改革开放,城市发展较快,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的工资相对较高;信息通畅、文化发达;国家对户籍制度的要求放松等。(2)ABCD(3)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如深圳属于典型的移民城市;带来廉价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行业、商业、保洁、餐饮、保安等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服务行业,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4)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农民

11、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和4个市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领导都认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而且表示,广东省的确缺少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由于劳动力市场仍然供大于求,许多民工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纷纷打道回家。“回流”,不是自动离弃造成的荒缺,而是被动淘汰后的黯然退出。只是在他们退出之后,高素质的、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民工尚未

12、及时补上。由此笔者想到社会学家孙立平的“断裂社会”理论。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断裂的各层处于不同的发展时代,新创造出的工作位置并不会给失业或下岗者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就拿这次“民工荒”来说,在民工和高素质劳动者之间,又形成了断裂,这是一种“知识断裂”。“断裂”的社会,使经济状况悬殊的各阶层无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导致“知识断裂”。而“知识断裂”的结果之一,就是民工“回流”,就是“民工荒”惊呼。“民工荒”是假的,“知识断裂”的残酷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_。(2)造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3)民工的盲目流动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_。(4)造成民工“回流”的原因是_。(5)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答案:(1)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2)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3)失业人口增多,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4)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较低(5)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