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95083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教案4.7测量旗杆的高度八年级下册中测量这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 为了引出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准备的.本节要求我们能运用相似知识解决测量旗杆等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问题,在解决测量高度问题的方法上要求至少用两种方法,并在对方法的对比、择优中培养一定的优化意识,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通过经历自主探索与研究测量旗杆的高度问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相似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目的与要求,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决定将整堂课完全放开.以下是课堂实录.导入师:每当升旗仪式时

2、,仰望着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旗杆有多高?今天,放开 大家的思维,综合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请你来设计一套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要求:1说出测量方法2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测量数据标记在图上用字母表示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展开这时教室内的学生有一点兴奋,有的展开讨 论, 有的开始思考,有几位同学举手了.我让一位中等偏下的同学回答.生:和测量金字塔类似,利用太阳的影子.师:请说出具体方法.生:一位同学站在旗杆的一侧,量出它的影长,再量出旗杆的影长,根据同学的身高,就可算出旗杆的高度.师:请到黑板上画图,标出数据并进行计算.同学的图如下计算过程省略.当这位同学设

3、计完后,我大大地表扬了他.这时一位同学私底下说:老师,他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是阴雨天呢?这也是我想说的:对呀,没有太阳光又怎么办呢?这时,全班学生个个精神焕 发,积极进行思考,来劲头了!又有几位同学举手了,我叫了其中的一位.生:老师,我还是上黑板表画边讲吧!师: 好的!他画的图如下生:在旗杆 的一侧竖起一木棒,长 度可测量, 记为a,然后人站在木棒的右侧目测、调整,使旗杆顶端与木棒顶端在一直线上,分别量出人到旗杆、人到木棒距离设为m,n.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计算完后,有的同学就说:他实质是构造了相似图形A型.师:这位同学了不起,它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过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4、又有同学举手了,且成绩较差.生:用一根长度可测的木棒放在眼前,使木棒正好全部遮住旗杆,分别测出人到旗杆的距离及臂长,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解题过程略这时又有学生发现,这不是上次作业中的一个问题吗?一个硬币正好遮住月球,给出某些条件,求出月球的直径.师:对于背景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抽象为实质相同的数学问题来解,注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有学生举手.生:我 想利用X型来解决,具体操 作如下:在旗杆的一侧放一块带小孔的木板位置调整好,在木板的右侧放上一块幕布,通过小孔成像的原理,旗杆会在 幕布上留下一个倒立的实像.这时测出像的长度a,木板到旗杆距离b, 木板到幕布的距离c,即可求出旗杆高度.这个问题是我在

5、备课时没有料到的,我惊讶于学生的思维,其实只要留给学生思考空间与时间,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这个方法在实际中比较难操作,但是学生动脑了,且能够转化为基本图形上,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师:这位同学想到X型,且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的,非常不错!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动脑,没有办不成的事.也许受了这位 同学的思维影响,又有一位同提出了他的方法.生:我想利用平面镜来解决.在旗杆的一侧水平放置一面小平面镜,调整至适当位置,使站在平面镜右侧的人能通过平面镜看到旗杆的顶端,分别量出小平面镜到旗杆和人的距离,由于人的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可求出旗杆高度.计算过程大家都很佩服这位同学的设计方法,我也惊讶于这位同学的思

6、维能力.我意识 到,不能小看这些学生,其实他们的能力是无穷的,思维是广阔的,只是平时我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太少.当 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一位同学怯怯的站起来.生:我用照相机拍下整个旗杆,然后冲印出来,量出旗杆的高度,再根据比例放大,就可求出旗杆的实际高度.师:这个比例是多少?是不是随意的?生:物距u 与像距v的比,即照相机镜头凸透镜到旗杆的距离与凸透镜到底片的距离之比.同学们一片哗然.认为这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也为同学的方法叫好.这一方法的实质与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是相同的,但是他没有注意到:1物距与像距的比只是实际物体与底片上的像的比,可是底片到冲印照片的过程中又有一个放大的

7、倍数,因此,这个比例是非常复杂的.2这两个距离本身也是难以准确测量的. 我指出了这位同学的不足,顺势把它的方法引导到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上来.师:谁能借助刚才这位同学的思想,利用手边的工具,对这位同学的方法进行改进.这时有同学发言了:我自己定一个比例尺,把旗杆画在纸上,从纸上量出长度,由刚才的比例放大,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这时,有位同学不依不饶:你如何画下来呢 ?势必要知道旗杆的实际高度才行,这不是等于零吗?在争执的过程中,我加以引导与帮助,完成了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只是我不是用测角仪测量角度,而是用 手头的三角板,使三角板斜边与旗杆顶端在一直线上,构造了直角三角形AED,把AED依1:500比例

8、,缩小画到纸上,量出AE,由刚才的比例放大,求出AE,从此得到旗杆的实际高度.师:根据刚才的方法,谁能设计出更加简单的方法呢?生:只要将300角的三角板换为450的等腰直角三角板,量出三角板顶端C到旗杆底端B的距离就是旗杆的实际高度.师: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个角、一条边,可直接求出其它边长.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这正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就这样,一堂课结束了.课后又有一位 同学跟我交流了他的测量方法.生:如果可以利用太阳光的话,我有一个简单的方 法,就是只要等太阳光与地面成450角时,量出旗杆的影长,即为旗杆的实际高度.师:光线与 地面的夹角是不易测量的呀?生:我有办法.

9、只要在地面竖一根长度可测的木棒,如果木棒的影长与木棒相等,那么此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就是450.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我没有想到,学生却想到,再一次证明了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反思宋以后,京

10、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

11、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本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经历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能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物理联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数学意识.在部分学生的脑海里,数学始

12、终是抽象的、 乏味的,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到茫然.在这节 课上,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分析各种条件中形成.正如新课标所提倡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